聚焦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中行2万亿科创金融进行时 深圳科技企业模型深入“20+8”产业场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2-15





  随着“专精特新”企业名单陆续公示,如何更好地采用金融手段撬动更多信贷和社会资本关注并投向科创产业,提升金融支持科创效能,正在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课题。

  与此前商业银行试点“投贷联动”、依赖传统贷款不同的是,科创金融的打法更需要创新精神,多家银行在建立科技企业评估模型时,力图摆脱传统的抵质押等风险缓释手段,用大数据解决科创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如何更好地发挥银行在“四链”融合中的支撑作用,中国银行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着力发展八大金融,并将科技金融置于该行八大金融之首。“十四五”期间,中行将在科技创新领域提供综合性金融支持2万亿元,全面服务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客群,致力于成为科技金融的全要素整合者、全链条创新者和全周期服务者。

  科技金融是商业银行的新蓝海,但科创企业“轻资产、重投入、高增长、强波动”特点也考验各家机构的金融产品服务适配性。“银行需对科创企业客群有全貌式的分析和理解,这是科技金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深圳中行相关负责人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针对深圳市场环境特点,深圳中行在经营发展指标下单列科创业务,致力于服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等重点科技企业群体,推出“中银科创”综合服务体系。经过三年发展,这一体系逐渐成型。

  据介绍,截至2022年11月底,深圳中行服务科技企业超1.1万家,为3700家企业提供近1300亿元授信支持。

  创新点:提高科创金融适配性

  近年来,多地监管部门发文,力推科创金融或科技金融发展,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等,探索“专项规模、专属产品、专用流程、专业风控、专门考核”的专业化科技金融运营模式。

  实际上,科技金融面对的科创企业的行业规律、客户规模、经营特点、金融需求存在显著差异。

  面对新技术、新业态、新需求,金融机构必须充分认识到科技金融的“特殊性”,改变传统金融服务思路,提升产品服务的适配性。根据科技创新资源分布特点,中国银行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城市、重点行业等,服务科技创新前沿阵地。

  深圳是全国创业密度最高的城市,在约240万家中小企业中,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万家,居广东省第一、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根据深圳市的科技创新资源分布特点,深圳中行打造“中银科创”品牌,推进服务架构、产品体系、综合金融、生态共建创新。“中银科创”已获2021年度深圳市金融创新奖特色奖二等奖。

  其中,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中银科创贷”目前已完成三次迭代升级,迭代后的“中银科创贷3.0”重点开拓更多子场景的应用方案,精准服务深圳医疗器械、机器人、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等细分行业。

  今年6月,深圳市发文要求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到2025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中行紧跟深圳市“20+8”产业政策的出台,推出适配的科创金融产品。“我们在分行内部形成了专门的研究小组,针对‘20+8’每一个细分赛道推出解决方案,适配具体细分的科创领域。”深圳中行相关人士表示,该行与科技园区、头部创投、特色协会、担保机构等合作研发更多子场景的应用方案。如深圳中行联合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推出医疗器械贷,与机器人行业协会推出机器人贷,以及集成电路贷、生物制药贷等方案。

  针对具体场景推出的科创金融方案,极大地提升了大数据风控模型的准确度。“大数据风控普适性的模型准确度约为50%,基于子场景的模型准确度能提高到80%左右。”深圳中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专业模型尽可能提高银行对细分行业的专业分析能力。

  深圳中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穿透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重投入、高增长、强波动”的表象,才能把握科技企业的价值潜力共性。该行从科技、投资、大数据三个创新视角,构建了覆盖30余项一级指标、100余项二级指标的“科技企业评估模型”。

  数据模型的构建,需要突破传统条线思维和板块视角。实际上,传统的板块划分也难以回应科技企业发展变化快、融资形式多样的现实需求。据介绍,深圳中行通过打破板块“竖井”,整合推出涵盖公司金融、普惠金融、交易银行、个人金融、投资银行等多板块的面向科创客群的“科技金融专属福利包”,为深圳中行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产品和工具支持。

  此外,该行还搭建了行业专业化的服务队伍。2021年以来,引入外部智库机构为一线人员开展30余场科技金融专题培训,就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本地重点、优势行业与业内人士进行深度交流,累计学习人员超800余人次。

  破冰点:创新科技企业评估体系

  在面对科技金融这一蓝海时,各银行机构的破冰点是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

  银企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科创企业的技术和业态较新,个体情况差异较大,银行往往难以有效评估科技创新企业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科创企业大部分处于创业成长期,普遍具有经营稳定性弱、资产沉淀不足、公司治理待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等特点。上述特点共同造成科创企业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果按照传统信贷的思维,将难以在科技金融领域打开局面。

  而解决授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创新科技企业评估体系。商业银行需打破传统唯现金流、唯抵质押担保的传统思路,让授信与企业科技实力和发展潜力真正匹配。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各国有大行、股份行等纷纷探索科创企业授信创新体系,提升对科创企业价值的评估能力。

  据深圳中行科创金融与综合经营部负责人杨巍介绍,该行“科技企业评估模型”能够清晰了解每一家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分析其中的高价值专利,了解其研发效率和技术布局,预判企业将科技转化为产技,进而演变为商技的能力。“我们用模型对海量客群做批量筛选,再对模型输出的目标客户从资质、补贴、股权融资、订单、纳税额、薪资、人才等八个维度核定贷款。”

  据悉,基于这套逻辑的产品“中银科创贷”,自2021年4月推出以来,截至2022年11月末,已为近1400家科技企业提供超170亿元的授信支持,其中信用贷和首贷户比例均超过50%。

  股份行方面,已有股份制银行针对科创企业推出授信评价体系,使用打分卡模型,从企业产学研、高管团队、获得奖补、科技资质、知识产权等维度对企业技术实力进行量化评估并划分等级,在客户准入、授权管理等方面实行差异化政策。

  “目前各银行科创企业评估模型主要区别在于指标权重差异。”深圳中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企业评估体系也会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特性进行动态调整。

  他以深圳中行“科技企业评估模型”的企业纳税指标举例。“银税直连”是通过税务数据穿透具体企业的经营周期,但为对冲疫情影响,政策层面出台了多项减税、退税和免税措施,这在减轻小微企业负担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因小微企业缴税与报税数据与日常数据产生比较大的变化,对纳税指标造成干扰,从而影响到小微企业正常续贷或贷款。

  因此,“科技企业评估模型”中的纳税指标会进行适时调整,从而准确穿透企业经营情况,提升对科创企业价值的评估能力。

  着力点: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

  不同金融机构服务科创企业的着力点不同,造成了科技金融服务在不同阶段的差异。

  纵向层面,针对科创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需较强的多方协同。处于种子期和创业期的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设备、人才的投入,但这一阶段的科创企业盈利不稳定、缺少抵押,往往较难在银行获得融资。而金融服务此前主要集中在科技行业的成果转化上,甚至更多集中在成熟的产品生产制造上。

  深圳中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投资机构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在科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展开“多轮次接力棒式的合作”,全面服务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他表示,“如果说模型让我们打通了科技企业与贷款之间的通路,那投贷联动可以让我们从更长的周期、更丰富的维度,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截至目前,深圳中行已累计向中银集团内投资公司和外部VC/PE推荐超600家企业,共帮助12家企业获得总额超50亿元投资。

  但由于银行与投资机构在项目偏好、操作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异,分属不同金融服务赛道的机构之间沟通成本较高。深圳中行的做法是,每份推荐材料都附有包含投行主要关注点的初步尽调报告,帮助投资公司迅速做出是否跟进判断,并配合有意向的VC/PE开展后续评估、投资工作。

  据介绍,当前股权投资项目推荐已成为深圳中行的一项常态化工作。例如,深圳中行将中银科创基金引入了某压力传感器企业的C+轮融资,助推公司市值突破10亿元,并为其D轮引入小米投资起到积极作用。

  横向层面,为破解科技金融服务分散局面,科创企业上下游环节也需联动。例如,深圳中行以科技创新企业为原点,主动向科技创新生态链的前端延伸,如政府机构、科研院所、投资机构、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以及知名律所、人力咨询、审计和税筹等外部服务机构,逐步打造一个能跨市场、全周期、多层次服务科技企业的生态圈,成为科技金融的全要素整合者、全链条创新者、全周期服务者。

  与此同时,也需要融入国际供应链,触达全球市场,为科技企业打破发展瓶颈。深圳中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中银的全球网络资源逐渐导入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了解到某激光雷达企业有赴德发展的需求,我们第一时间联系法兰克福分行为其德国子公司设立提供全程服务,与中银国际合作制定红筹持股融资方案,为公司登陆联交所做好准备。”



  转自: 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