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新宇药业IPO底气不足:研发停滞 业绩下滑 供应商问题频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笔尖    时间:2020-12-30





20201230090841710.jpg

  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宇药业)已经是第三次冲刺IPO。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注意到,三年前,新宇药业就曾提交过IPO申请,但未获通过;2019年6月,新宇药业再一次冲刺IPO,但因其保荐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卷入*ST康得财务造假丑闻,IPO因此暂停。那么,此次IPO会有什么结果呢?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对其已披露信息和其他公开信息进行了研究,发现新宇药业IPO底气依然不足,对本网提出的诸多问题,该公司一直没有正面回复。


  研发停滞不前


  新宇药业成立于2000年4月18日,公司专门从事研发、生产及销售微生物药物及其衍生物产品。公司拟在深交所中小板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3000万股,本次募集资金分别用于“微生物药物生产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截至招股书出具之日,新宇药业的发明公开专利权为8项,其中最近一项专利还是在2018年4月进行申请的,也就是说,在最近两年多的时间里,新宇药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几乎没有建树。


  在产品无法通过技术获得竞争力的情况下,新宇药业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稳定客户和维持市场占有率。长此以往,新宇药业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必定会进一步倒退。


  2016年,新宇药业曾因未通过药品GMP(2010版)检查,而出现部分原料药、片剂等全部停产的情况。同年的药品生产飞行检查中,新宇药业又因直接用于生产的纯化水和PE包装袋未进行细菌内毒素检验等6项一般缺陷,被要求限期整改,并于2017年被列入安徽省“涉及缺陷的药品生产企业”名单。在2018年6月20日和21日的GMP飞行检查中,公司因为盐酸林可霉素粗品间的直排效果不佳,房间内的丁醇气味很浓,存在着安全生产隐患等8项一般缺陷,被要求限期整改。


  业绩突然巨降


  招股书显示,2020 年上半年,新宇药业实现营收1.71亿元,同比降31.59%;实现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768.02万元、842.30万元,同比分别降79.97%、69.70%。招股说明书也指出,若市场形势发生不利变化,公司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将对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另外,公司的毛利率也明显下滑。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7.14%、33.91%、28.46%,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7.13%、33.76%和28.42%。报告期内,公司盐酸林可霉素毛利率 2018 年度较上年度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 1.16%;2019年度较上年度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 7.37%。


  招股书显示,新宇药业最主要的两种产品是盐酸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磷酸酯,产品结构较单一。新宇药业称,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部分盐酸林可霉素生产厂家因环保政策因素的影而响停产,市场供不应求,导致盐酸林可霉素价格逐步上涨。


  新宇药业在招股书中也提到了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称若同行业产能大幅扩充或市场出现其它不利变化导致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出现不利波动,将可能导致公司利润水平有所降低甚至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供应商问题频现


  供应商特别是主要供应商情况对一家公司稳定发展至关重要,2017—2019年,新宇药业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11565.06万、13966.82万、13455.49万,分别占当期采购总额的75.75%、77.22%、77.56%,从比重上来看还是很高的,这会使得新宇药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话语权,另一方面,各大供应商自身也是问题重重。


  安徽金玉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新宇药业第一大原辅料供应商,2017—2019年,新宇药业对安徽金玉米的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额比例分别为44.39%、42.10%和44.32%。金玉米农业近几年频繁被安徽省环保相关部门点名或责令限期整改,2016年第二季度环境执法检查中,金玉米农废水总排口取样监测氨氮超标7.5倍,废水超标排放。2018年9月,安徽省环保厅公布2017年度安徽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金玉米农业被列入环保不良企业,419家国家环保重点监控企业中,不良企业仅3家;2019年4月,在安徽省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督查中,金玉米农业又因未落实重污染天气临时管控措施而被点名。


  淮北志强油脂有限公司为新宇药业的第四大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向志强油脂采购的金额分别为985.4万元、1425.39万元、1001.14万元。志强油脂还多次被列入为被执行人,2019年10月起,志强油脂的实控人王俊兰更是先后多次被相关人民法院判决了限制消费令。


  (责任编辑  张丽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