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华商基金周海栋:周期股和价值股行情或刚开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5-09





  如果给自己的投资理念选一个关键词,周海栋认为“周期”最为恰当。他相信,机会总是周期性出现,资本市场也在牛熊交替中循环反复。然而,能够把握市场周期,甚至穿越周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华商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周海栋是一位深谙周期的基金经理。

  近日,周海栋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2022年以来市场有所调整,但相信A股市场今年有望继续为投资者创造收益。其中,最好的机会可能往往在共识之外,周期股和价值股的行情可能才刚刚开始。

  穿越周期捕获成长

  今年以来,市场剧烈调整,去年表现出众的新能源、医药、半导体等板块光芒不再,热点赛道表现掉头向下。由于基金重仓股遭遇轮番杀跌,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不佳。在此背景下,由周海栋管理的华商甄选回报混合基金表现不俗,而这正得益于他“一手周期、一手成长”的能力圈。

  在进入基金行业前,周海栋曾有丰富的实业经历,他曾任上海慧旭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上海拓引数码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员。2010年周海栋加入华商基金任行业研究员,现在已为华商基金权益投资总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任华商新趋势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华商优势行业灵活配置混合等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实业经验帮助周海栋对相关上市公司的模式变革、技术创新有深入了解;长期一线的投研经验,又能帮助他全面地挖掘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和制定投资策略。两者相辅相成,让他形成了“一手周期、一手成长”的能力圈,研究范围覆盖上游的化工、有色、煤炭,周期特征明显的交通运输、农林牧渔,以及具备成长特征的医药、电子、计算机等。

  以其管理的金牛基金华商优势行业灵活配置混合为例,该基金2016年三季度至2021年底的所有季报中的十大重仓股所属行业,上榜次数较多的既有成长特征明显的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也有周期特征明显的交通运输、有色金属、银行。可见周海栋该只基金的投资范围广泛、投资风格不单一,为其应对各种不同的市场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周期和概率的价值投资

  谈及自己的投资策略,周海栋介绍称,他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根据对宏观经济和周期变化的跟踪,从大周期的角度去理解细分行业,关注行业供需结构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宏观因素、估值等去做概率选择,博弈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周期是用于理解世界规律、分析行业和公司的抓手,概率是对不确定的未来做出假设和判断的标尺。无论是周期股还是成长股,都遵循周期运行规律,只是时间维度不同。”周海栋表示,他会基于对宏观、行业、公司三个层面的“周期思考”,把对当前周期位置的判断,作为决定具体投资策略和分配研究资源的出发点。

  周期层面,他主要从两到三年甚至更长维度的行业周期出发,将供给层面的约束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当看到一个长期的趋势时,才会做出大的决策。一旦做出了决策后,就会倾向于长期持有。而大的趋势出现变化时,组合也会进行大的结构性调整。

  除了长期的趋势外,同时也要关注其他维度上的变化,比如商品价格的波动、短期需求的变化、公司的基本面等因素。当多个维度共振,均给出积极的信号时,周海栋会进行重点布局。而当长中短期的因素给出了不同信号,则要把不同方向的概率作为判断的依据。

  关注供应约束下的需求恢复

  尽管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基金发行也由热转冷,但由周海栋担纲的华商鑫选回报一年持有混合基金正在火热发行中,备受投资者的关注。

  在周海栋看来,虽然2022年以来市场有所调整,短期投资情绪或有所影响,但相信A股市场今年有望继续为投资者创造收益。其中,最好的机会可能往往在共识之外。周期股和价值股的行情,从较长时间维度看,可能才刚刚开始。

  展望后市,周海栋认为,2022年最大的投资主线或仍为供应约束下的需求恢复。具体到行业方向上,资源类周期和金融板块是2022年可以关注的方向,如铜、金、铝等有色金属,油气开采、油运等原油相关,以及煤炭、银行、房地产、建筑、钢铁等。

  此外,对于成长领域,周海栋表示,成长股尽管有阶段性反弹的可能,但应该注重研判基本面,可关注绿电和电网等能源建设方向。

  华商鑫选回报一年持有混合基金设置一年的最短持有期限。周海栋认为,一方面,设置持有期能够帮助投资者约束短期择时的冲动,确保市场上涨的时候要在场;其次,也有助于节省频繁申购赎回的费用,手续费积少成多,带来的投资损耗可能超出投资者的想象;此外,也有利于基金组合的流动性管理,有助于减轻基金经理管理流动性的压力,让基金经理可以按照自己的投资理念和策略,进行中长期选股和仓位布局,有利于提高投资组合的稳定性。

  “在投资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的波动,一定会出现多次赎回冲动,这是很难避免的。但基金行业20多年的发展已经证明,长期持有才能很好地分享基金带来的财富增值。”周海栋表示。



  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