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原创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新经济潮流冲击传统思维 券商“大投行”模式待升级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张莉    时间:2020-07-20





905392420452302855.jpg

  新经济商业模式公司逐步增多,也冲击着券商投行的传统思维。

  今年以来,券商投行业务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新经济商业模式公司也逐步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着券商投行的传统思维。在券商人士看来,投行人培养长远市场眼光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新经济思维的冲击和业务方式调整,券商“大投行”模式也初现雏形。不过,真正做到“大投行”要求,不仅考验券商业务协调、定价销售等综合能力,也需要投行人提升对行业深度的理解能力,专家型投行人将更符合市场需求。

  新经济项目体量扩大

  传统投行思维面临改变

  受益于注册制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代表新经济商业模式的公司登陆资本市场,这也为券商投行业务带来重要市场机会,投行人也面临从老经济思维到新经济思维的切换。

  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科创板中新经济公司越来越多,而且市值较大(百亿以上),说明新经济公司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投行人思维的改变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例如,以前很多人不看好直播行业,认为就是个烧钱的游戏,但现在很多人对直播行业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它是一个很有希望的行业。投行人员必须与时俱进。”

  招商证券投行相关人士表示,从当前业务的改变看,主要有三个感受,一是注册制的项目时间周期更短;二是券商反馈速度也要更快,三是项目周转率提高,整体来说,投行业务力量应该是增长的。

  不过,有投行人士也指出,这种新老经济思维的改变比较难。某中型券商北京分公司内部人士分析,这是因为在新经济赛道选项目,意味着需要投行人掌握更多的一级市场思维。新经济赛道由于有“新颖”、“初期”等特征,后续发展的市场空间、商业模式的可行性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联储证券投行业务负责人尹中余表示,对于券商投行而言,新经济确实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毕竟,从项目核查来说,以“移动互联网++”为首的新经济的核查难度增加了,给财务真实性的核查方面带来了挑战。“相对而言,对新业态的长期发展前景很难把握,加上新经济业务周期短、变化过快等特点,对投行从业人员来讲,执业风险在增加。例如,昙花一现的共享单车,还有时下流行的直播带货。”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老经济的估值定价模式发生改变,投行人的风险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

  上述中型券商投行人士指出,传统的项目主要看财务指标、市占率、品牌形象等,但新经济领域不同,部分项目甚至没有盈利。在美股IPO市场,更极端的项目甚至不存在收入,依然可以上市,甚至暴涨。“对于这类项目,投行人需要培养更长远的眼光,又需要理性地规避风险,不被‘故事’、‘PPT’所迷惑,这是极大的挑战。”

  “与其说投行习惯看老经济,不如说我们更愿意规避风险、履职尽责。其实,对我们来说,新经济也好,老经济也罢,本质都是以实现销售为目的。流量被炒得再火热,最终都要回归到利润上。”尹中余说。

  券商“大投行”转型难度大

  专家型人才更符合市场需求

  随着投行业务增量提升、新经济赛道项目增多,市场及监管部门对券商投行人的要求更为严格。如何从传统商业模式转型为“大投行”券商,是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定义的“大投行”模式,目前还没有真正有哪一家能够符合标准,相比国际大投行,国内券商投行仍存较大距离。

  尹中余指出,目前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大投行。首先,投行的真正价值不仅要看市场地位、从业者数量,关键更要看定价和销售能力。其次,要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最后,能改变行业格局,优化资源配置。以上三点均为大投行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上述中型券商北京分公司投行人士看来,向“大投行”转型,或许最缺乏的是深耕行业和迅速理解行业的能力。例如,未来新经济公司会更多,许多行业甚至没有已上市公司对标,如何对公司估值、如何定价、如何“包装”,都是技术活,需要投行人具有更强的快速学习能力。

  招商证券投行相关人士也强调了未来投行业务模式的调整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前我们有发行按照23倍市盈率的要求,估值是比较简单的。但现在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下的公司,特别是亏损企业,如何估值对券商来说是一个挑战。这可能也是券商投行人未来要持续面对的一个问题。”

  券商投行人的能力及业务模块都面临着转型升级,而真正要做到“大投行”要求实属不易。

  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指出,注册制下券商的各业务模块需协同运作,形成跨部门的客户资源共享机制。“那么,如何提高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效率及平衡利益分配?例如,在科创板目前要求保荐机构跟投的机制下,券商在内部该如何平衡保荐部门、直投部门、机构客户、IPO企业客户之间的利益?”

  尹中余表示,真正的大投行转型,首先,需要市场环境的配合,逐步改善适合转型的市场土壤;其次,以注册制为标志,监管部门在逐步创造条件;再次,公司及时调整组织架构,发展特色领域;最后,需要投行从业人员主动跟进、学习,抛弃“一切为了报批”的公关思维,变应付考试为面向市场,力求成为投行专家。



  转自:证券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鑫香园精菜坊 鑫香园精菜坊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