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宽:电影拍出革命前辈打江山的精气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王霆钧    时间:2021-10-29





  2019年9月的一天,焕然一新的长影小礼堂,桃红色的舒适座椅呈梯形排列,宽大的银幕像一面墙矗立在对面。这里正准备放映经过修复的老电影《开国大典》。影厅中间,坐着影片导演李前宽肖桂云夫妇。当时我正在与李前宽一起创作表现东北电影制片厂创业史的电影剧本《东方欲晓》,所以这次有幸陪同他们夫妇看片。


  我说,30年前,我们在这儿观看《开国大典》的完成片,想不到今天又在这儿看修复片。甚为开心的李前宽告诉我,比李前宽年轻40岁的制作人陈伟非常喜欢《开国大典》,但陈伟认为许多年轻人没看过,建议用新技术逐格修复,制作成4K影片,重新上映。李前宽肖桂云夫妇支持了他。

  30年前,我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剧本编辑。厂里每有新片,我是必须要看的。何况《开国大典》的4位编剧中,张天民、张笑天都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总编室供职,他们既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同事,因而我对此片格外关注。

  经过打磨,原本已经色彩暗淡的影片,现在鲜亮得让人惊奇,声音也比以前更清晰立体。银幕上,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呕心沥血为人民打江山的场景,人民军队将士为打江山前仆后继的画面一一闪过。

  我不由得想起了当初两位导演拍摄这部影片的往事。

  《开国大典》的剧本筹备好,已是1988年8月,作为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献礼片,拍摄时间相当紧张,何况还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别的不说,光是“开国大典”这场戏的拍摄,就是个很大的难题。演员上天安门城楼拍摄不难,可几十万人的群众场面怎么组织?长安街也已经和1949年时完全不同。再说,剧本里有名有姓的人物达138个,包括国共两党领导人、基层官兵和普通百姓,怎么让众多人物鲜活地呈现在银幕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三大战役、苏联特使秘密访问西柏坡、北平和谈、蒋介石退隐溪口、李宗仁支撑南京政府危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还有我军百万雄师过长江、北平入城式、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要把这么多事件拍在一部影片里,故事应该怎么讲?

  有位老导演劝告当时因拍摄《佩剑将军》跻身著名导演之列的李前宽肖桂云夫妇,《开国大典》不好拍,“你们头三脚踢出了名气,别这一脚没踢好闪了脚脖子,以后再想拍电影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其实不光是这位老导演,我们许多人都为他们夫妇捏了一把汗。但李前宽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勇于接受挑战。他认为,影片越是难拍,拍出来才越有影响,越应该拍。他们夫妇的决心坚如磐石,我们只能默默地期待和祝福。

  李前宽在北京电影学院学的是电影美术。有人建议在长春地质宫广场搭一个天安门外景,施工方要500万元,还要一年时间。李前宽拒绝了,因为影片的全部投资才500万元。在他看来,“开国大典”这场戏如果采用实景拍摄,一是资金承担不了,二是这办法太笨,必须另辟蹊径,想巧办法。

  两位导演在全厂的关注下开机了。按照常规,这样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从拿到剧本,到成立摄制组,再到开机,至少要一年。可是他们完成全部筹备工作,包括选外景、外景加工、选演员、做造型与服装设计、制作道具、试片、分镜头、选看资料片等,只用了不到3个月,速度真够快的!

  在预定的时间内,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完成片。影片放映完毕,掌声雷动,声震屋瓦。影片巧妙地再现了一些历史场面。表现天安门城楼上一些戏的镜头,是实景拍摄,而广场阅兵、万众欢腾的场面用的是黑白纪录片的镜头。李前宽告诉我,选纪录片镜头时,先确定剪接点,在实拍时注意与纪录片剪接点的内在联系。这样,天安门城楼上的场面与广场上的场面,从画幅到视线角度都对接好,在色彩上通过渐显的手法,让黑白与彩色合而为一,就可以给人天衣无缝之感,既做到了历史真实的再现,又创新了当代电影美学。影片围绕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个人物展开,有关情节详略处理得当,在交代事件时用具有典型意义的镜头一带而过,重场戏则浓墨重彩、精雕细刻。我们都非常佩服这些处理方法,两位导演的艺术功力通过影片展现得淋漓尽致。

  后来他们夫妇告诉我,这部影片其实拍得非常艰难。但再难以解决的问题,两位导演都一一化解,终于在预定时间完成了影片。

  1989年9月《开国大典》上映后,反响之大,始料未及。影片投入500万元,票房收入竟达1.7亿元。这在当时是罕见的数字。该片曾获得金鸡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剪辑奖,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以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等,还曾在香港连续放映147天。该片引起海外媒体高度关注。有媒体评论:中国电影《开国大典》令人信服地展现了新中国诞生的历史真实与必然。这部影片诠释了中国现代史,也是毛泽东一代的中共领导人走向胜利的真实见证。

  台湾已故著名导演李行在一次欢迎祖国大陆电影代表团的宴会上,介绍李前宽肖桂云夫妇是影片《开国大典》的导演,在场的台湾友人全体起立,拱手祝贺。李行对李前宽说:没想到从这部影片里能学到这么多历史知识;没想到大陆导演水平这么高,气魄这么大!佩服!佩服!

  这些,都是李前宽后来告诉我的。

  令人称奇的是,30年前拍摄的电影,30年后重新修复上映仍然大放异彩。影片放映结束,我眼含热泪称赞说,影片固然修复得好,但关键是拍得好。李前宽感慨地说,当年我们采访谭震林将军,他说,我们这些人把江山都打下来了,你们难道不能把这段历史拍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如今我们拍出来了,我们是用当年革命前辈打江山的劲头拍电影的!我点头称是。

  《开国大典》已经成为永远的经典!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