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国建设已进入深水区和关键阶段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4-21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3月31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主办的2023赛迪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表演讲,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4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到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经营主体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从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到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7%,我国加快推进制造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制造强国建设开启了新篇章。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达到了401644亿元,占GDP比重33.2%,工业在宏观经济大盘中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苏波表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32%,超过了排序第2到第5位的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总和。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门类中,有四成以上的产品产量占世界第一,太阳能电池板、个人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等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同时,一大批战略性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载人航天与探月、北斗组网、深海探测、自主航母列装、C919交付商业运营、超级计算机、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


  此外,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达到2100多个,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达到3.2万亿元,工业软件产品收入超过2400亿元,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超过6000家。新一代信息通信、高铁装备、发电和特高压输电装备、新能源汽车、航天装备、工业机器人、工程施工装备、钢铁装备等行业技术产品达到全球领先或先进水平。航空装备、高技术船舶、生物医药、高档数控机床、“四基”等领域与国外差距不断缩小。


  中国制造业发展重要机遇来临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然而,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仍然不高,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仅处于第三梯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表示。


  在王一鸣看来,我国制造业主要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二是供给体系质量不高,优质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三是产业链不稳不强不安全。


  苏波也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制造业也面临新形势。


  从外部形势来看,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地缘政治冲突加深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逆全球化严重割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围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主导权的竞争更加激烈,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同时,西方各国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加紧布局,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从内部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一方面,受疫情影响的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部分行业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不畅,中小企业经营还存在不少困难。另一方面,制造业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技术产品供给不足、产业基础薄弱、要素成本上升、高技术人才缺乏、经济循环不畅等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


  “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大,产业链完整,宏观政策工具较丰富,稳住经济发展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苏波说。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构。“这场革命带来了制造业产业生态的革命性变化。对中国制造业来讲,是一个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王一鸣表示。


  制造强国建设进入深水区


  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推动制造业再上新台阶,就一定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苏波指出,当前,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已进入深水区和关键阶段。要从五个方面发力,推动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坚定不移把制造强国战略落到实处。一方面,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另一方面,动员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和资源积极投入强国建设,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努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奋斗目标。


  二是塑造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包括建立自主自强的智能制造创新体系,拓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建设优质供应商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支持航天装备、大飞机和航空发动机、高技术船舶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同时,要利用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优势,紧紧抓住汽车“新赛道”的新机遇。


  四是加快提升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包括全面梳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状况,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巩固已有产业链,把产业基础和核心企业的根留在国内。


  五是在开放合作中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做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服务工作;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稳定和扩大制造业产品出口;加大“引进来”力度。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更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为目标;以提高效率效益为根本要求;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优质高效、平衡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对此,王一鸣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完善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方向的创新生态。二是推动以智能制造为方向的生产方式变革。三是推进以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为方向的价值链升级。四是深化以高水平开放为方向的全球价值链拓展。五是实施以企业能力提升为方向的企业赋能行动。(记者 曹雅丽)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制造强国建设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制造强国建设

    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制造业顶住了下行压力,保持了平稳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成为全球制造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2018-02-21
  • 为制造强国建设插上数字化“翅膀”

    为制造强国建设插上数字化“翅膀”

    当前,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正推动我国制造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
    2022-02-2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