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路线图要将中国汽车产业引向何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赵三明    时间:2016-11-10





  “大力发展汽车技术是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减轻环保压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目标的重要手段。近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一项新的以技术路线为指引的汽车产业战略发展蓝图出笼,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路线有了明确的方向。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则成为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


  10月26日,在上海召开的第23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2016SAECCE)上,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委托,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名义,宣读并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技术路线图)。由此,一项新的以技术路线为指引的汽车产业战略发展蓝图出笼,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路线有了明确的方向。


  社会愿景与产业愿景结合


  技术路线图开明宗义即指出,大力发展汽车技术是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减轻环保压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目标的重要手段。


  中国工业报记者注意到,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则成为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此次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是参考了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上三大主要汽车产区的相关技术规划,以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两个维度综合考虑,形成了最终的技术路线图。


  在技术路线图总体目标中,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将先于产业规模,在2028年提前达到峰值,这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对国家相关战略的最好承诺。


  在总体目标中,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智能网联技术产生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并有效普及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持续创新能力具备国际竞争力。以上这些,语气上基本客观,显示出技术路线图制定者心里既有实现总体目标的信心,同时也有实现总体目标的相应措施和手段。


  难度不小环环相扣


  具体指标上,三大产品方向——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皆有2020年、2025年、2030年三个阶段性目标。


  节能汽车方面,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要达到5升/100公里,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要达到4升/100公里,商用车新车油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3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要达到3.2升/100公里,商用车新车油耗同步国际领先水平。


  新能源汽车方面,2020年,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7%以上;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15%以上;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40%以上。


  智能网联汽车,2020年,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约50%;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约15%;2030年,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接近10%。


  整体来看,不管哪个方面的具体指标,要想如期达到难度都不小。例如,比较远期的2030年目标中的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要达到3.2升/100公里、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40%以上、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接近10%,看似简单,但相比当前接近7升/100公里的乘用车平均油耗和略大于1%市场占有率的新能源汽车,以及只有一些高档乘用车才具有部分辅助驾驶性能外,目标的实现要靠具体更多子目标的分解,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


  另外,看似三个独立的目标,但其技术发展方向是环环相扣和相互影响的。比如,节能汽车只有更多融入新能源和智能因素,才有可能在严苛目标体系中达到各个阶段性目标。


  总量增长50%下更要实现智慧交通体系


  在产业总体技术路线图中,又按照市场需求、产品应用、产业基础三个层次,分为2015~2020、2020~2025、2025~2030三个阶段,对上述三个大方向的目标进行分解,实事求是地把技术路线图划分定义为三个层次,以求按照汽车生态需求和产业发展规律真正把握住汽车产业的升级发展。


  在市场需求层次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汽车产业年产销规模达到3000万辆、2025年达到3500万辆、2030年达到3800万辆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事实上也对业界对汽车产业产能是否过剩给予了部分回答——中国汽车产业总需求量还将继续上升,在2015年基础上再增长50%并不是终极目标。


  同时,在相关节能要求下,排放标准也没有松懈,乘用车分别要求在三个阶段中实施国五、国六和测试循环按中国道路状况调整后的国七排放标准。另外,在乘用车油耗限值要求的情况下,对商用车也提出了平均油耗累计降低10%、15%、20%,以适应上述三个阶段性的目标要求。


  在产品应用层次上,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比目标相对应的是,智能网联汽车也都有相应的阶段性目标,如到2020年前远程通讯终端整车装备率要达到50%,未来智慧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智能化法律法规将逐步完善。


  在产业基础层次上,三大汽车产品发展已经与社会、交通、环境等彻底融为一体,整个产业单位GDP能耗水平将在规划末期下降一半。同时,要达到普通道路交通效率提高80%、交通事故数减少80%、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90%的目标,初步形成可实现“超低碳、零伤亡、零拥堵”的智慧交通体系建设。


  三大产品技术路径


  从三大产品与技术路线的技术路径看,节能乘用车的技术路径包括: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优化动力总成匹配,降低传动损失,减少整车能量损耗,混合动力发动机专用化,提高混合动力系统效率等;节能商用车的技术路径包括:提高柴油机热效率,降低整车能量损耗,以及混合动力技术。


  属于新能源汽车范畴的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路径包括: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电驱动系统效率,底盘电动专用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路径包括:优化混合动力系统构型,基于多信息的整车预测控制,动力系统集成设计。


  属于新能源汽车的另一大分支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路径包括: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技术,电堆技术,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动力系统开发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设计与集成技术,提高功率密度,提高耐久性,降低成本,提高载氢安全。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路径包括:加速发展感知、定位、通信技术,同步发展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推动道路交通等设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可以说,三大产品及其技术路径已经明确,接下来需要的是各相关企业从已公布的重点发展项目中匹配自己最为优势的技术,以在三大产品与技术的相互交错中找到适合自身的技术路径与发展模式。


  其他辅助技术不容忽视


  在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技术路径解析中,业界比较关注的动力电池技术路径包括:加大新体系电池的研发,提升关键材料及关键装备水平,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寿命和一致性,加速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和电池回收再利用的技术研究。


  比较共性化的轻量化技术方面,其技术路径包括:轻质材料的应用,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先进的结构优化或设计方法,大力推进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在汽车上的应用。


  在汽车制造技术方面,技术路线图同样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路径,它包括:传统制造技术,新材料制造技术,新总成及零部件制造技术,智能化制造技术。看着似乎比较虚,但有关的轻量化制造技术与精密制造技术以及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快速制造等技术均包含在其中。同时,汽车制造技术的相关技术路径的选择,也是整个汽车产业能否实现阶段性单位GDP能耗目标下降的关键。


  另外,在相关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其技术路径包括:快速充电技术,互联互通技术,充电便利性,从整个社会资源上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加以考虑。


  轻量化技术路线单独提出


  在此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随着市场上SUV等产品的持续畅销,整体市场中车辆变大变重似乎已经成为趋势。在这种背景下,轻量化技术就显得极为重要。


  记者注意到,在技术路线图中,特意单独设定了三个阶段的车辆整备质量的减重目标,即到2020年时,车辆整备质量较2015年时减重10%;到2025年时,车辆整备质量较2015年时减重20%;到2030年时,车辆整备质量较2015年时减重35%。


  随着消费者需求喜好的变化和车辆本身电子装备的增多,减重10%、20%、35%将是极其困难的目标。要想做好整车的轻量化工作,除了车辆结构设计与工艺水平的提高外,此次技术路线图显然把重点放在了各种轻量化材料的应用上。


  其中,单就铝合金和镁合金这两项,技术路线图给出的各阶段性目标分别是:2020年,单车用铝量达到190公斤;2025年,单车用铝量超过250公斤;2030年,单车用铝量超过350公斤。2020年,单车用镁量达到15公斤;2025年,单车使用镁合金达25公斤;2030年,单车使用镁合金达45公斤。


  有一点不太明确的是,如果把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都计算在内,技术路线图中所期望的目标值是不是在一辆单车上全都要实现呢?(中国工业报记者 赵三明)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