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靠投资还是创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伊佳    时间:2016-05-25





  1季度东北三省中,辽宁工业增速-8.4%,在31个省份中再次垫底,黑龙江增速0.3%,排名倒数第四,而吉林增速5%虽略好于辽、黑,但仍低于全国增速。华北地区,河北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6.5%,山西仅为3%,均低于全国平均增速6.7%……


  华东经济增速仍高达7.8%,西南的重庆GDP增速已连续14年维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1季度更是领跑全国各省份……


  根据近日海通证券发布的报告,今年1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速仅为6.7%,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而地方GDP增速也表现不佳,31个省份中,多达27个省1季度GDP增速低于2015年年度增速,其中辽宁仅-1.3%,为10年以来首次出现省级GDP负增长,并在各省中排名垫底。


  光鲜不再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新兴产业当支柱的活力重庆


  今年一季度,东北的日子并不好过。从近日海通证券发布的报告看,今年1季度东北三省中,辽宁工业增速-8.4%,在31个省份中再次垫底,黑龙江增速0.3%,排名倒数第四,而吉林增速5%虽略好于辽、黑,但仍低于全国增速。而1季度各省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表现也印证了其工业增加值表现,其中辽宁再次垫底,而东北三省均为负增长。


  东北怎么了?众所周知,国企占比较高,是东北地区经济结构与其他地区的一大差异。东北地区国企资产占比超过50%,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但是,目前。东北地区国企的低效率和高亏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全国国企亏损率为26.2%,而东北地区则高达32.4%。而从各省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看,东北和华北成为重灾区。低效率高亏损的国企已经拖累了东北经济。


  相比之下,新兴产业成为支柱的重庆则表现出更多活力。重庆的支柱产业主要是汽车和电子,高耗能重化工业占比低,受产能过剩拖累小。六大传统高耗能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更是从2005年的30.1%下降到2014年的21.6%。而汽车制造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2015年产值分别突破4700亿元、4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全市的21.6%和15.6%,成为主要支柱产业。


  此外,2015年重庆的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页岩油、新材料等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664亿元,增幅超过150%。在产能过剩、经济结构性下行的大环境中,重庆市相对健康的产业结构有利于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速。重庆GDP增速已连续14年维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1季度更是领跑全国各省份。


  去产能化中的华北 创新挑大梁的华东


  2016年1季度山西原煤产量占全国24.7%,仅次于内蒙古。然而,煤,却并没有给山西带来好运。


  数据显示,山西原煤产量增速持续负增,煤炭行业和工业企业利润率快速下滑。1季度,受春节和去产能政策的影响,山西原煤产量同比增速为-5.31%,低于去年年度增速-3.5%。受此拖累,1季度山西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则跌至-19.1%,排名全国倒数第二。煤炭行业低迷和煤企经营困难,让经济增速更加艰辛。


  无独有偶,如同山西依赖煤炭行业,一直以来,钢铁及相关行业的表现直接影响河北的经济发展。2016年1季度河北粗钢产量占全国24.9%,排名第一。同期河北第二产业GDP达3101亿元,占全省48%,其中钢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合计高达49.6%。


  去产能,促转型,不论是山西还是河北,摆脱传统产业依赖之路仍漫漫。相比之下,长三角地区转型较早,产业升级靠创新。


  华东经济一季度表现不俗。报告显示,华东经济中高位企稳,1季度增速仅次于西南。比较六大地区历年1季度GDP同比增速,相比于西南的高位回落、东北的跌跌不休以及华北的大幅下台阶,华东地区不仅增速下行最为平缓,且今年1季度增速仍高达7.8%,仅次于西南地区增速8.4%,包含GDP增速领跑的西藏和重庆。


  以江、浙、沪三省为例,其占全国GDP的比重分别为9.7%、5.9%和3.5%,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具备代表性。一方面,三省第三产业持续保持高增长,2000~2015年间,三省服务业年均增速分别为17.5%、16.3%和13.7%,远高于全国增速8.7%。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也持续上升,其中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远高于全国水平,2015年底已接近70%,而江苏、浙江第三产业占比也与全国保持同步。


  经济结构转型的背后是创新的驱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GDP”可以很好地刻画经济对投资的依赖程度,比如中西部地区的投资/GDP就远高于东部。投资占经济比重最低的5个省分别是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和江苏,其中3个位于华东地区,而同属华东地区的山东、福建,其比重也与全国水平相当。而从各省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看,北京领跑,江浙沪3省依然名列前茅,华东地区各省比重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由投资驱动,而服务业由人力资本与创新驱动。相比于其他地区,华东经济的驱动力更多是来自与创新而非投资。


  记者观察


  重庆增长受益于产业均衡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的经济数据,初步核算,2015年重庆GDP增速达11%,连续3年保持10%以上,领跑全国。今年一季度重庆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772.73亿元,同比增长10.7%,较全国高4.0个百分点。


  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中国经济受到了严峻挑战,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破7”。重庆逆势增长的经济“成绩单”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数量增长的背后,更让人欣喜的是质量的嬗变:制造业由“小弱散”走向“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等“6+1”支柱产业集群,全球每3台笔电、全国每8辆汽车就有一个“重庆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接续动力强劲;新型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增长点相继涌现。


  今年1月,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对重庆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肯定。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调研重庆时曾表示要梳理、总结重庆的经验。


  重庆的支柱产业主要是汽车和电子,高耗能重化工业占比低,受产能过剩拖累小。六大传统高耗能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更是从2005年的30.1%下降到2014年的21.6%。而汽车制造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2015年产值分别突破4700亿、4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全市的21.6%和15.6%,成为主要支柱产业。此外,2015年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页岩油、新材料等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664亿元,增幅超过150%。在产能过剩、经济结构性下行的大环境中,重庆市相对健康的产业结构有利于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速。


  重庆最近多年经济增速一直持续全国第一,主要是因为工业增速全国最快。过去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但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沿海省份在国际竞争中的成本优势已逐渐消失。凭借相对低廉的要素成本、优惠的政策和不断降低的运输成本,重庆吸引了以惠普为代表的一批外资企业及其上游产业群。


  重庆市大力发展了一些消费性的产业,比如汽车,目前产量为全国第一。另外重庆发展了笔记本电脑等制造业,这使得重庆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2011~2014年间,重庆市加工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增速均远高于全国水平。尽管重庆仍有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产业,但是新兴的一些产业,使得该市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


  与此同时,通过发展加工贸易,重庆加速引进资金和高新技术。重庆外商直接投资在2011年出现爆发式增长。从2008年到2014年,重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比重从微不足道的0.06%上升到4.71%,进口也从0.15%上升到2.5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增速,说明加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增加值有所提高。在全球需求萎靡的背景下,2015年重庆FDI、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速均小幅回落,但仍处高位。


  城镇化、投资和出口这三方面对于重庆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减弱。城镇化红利逐渐消失,2010、2011两年间重庆城镇户籍人口比例急速提高10%后,2012年以来增速明显放缓,每年增加不到1个百分点。


  但重庆GDP增长仍过度依赖投资,投资效率有待提高。重庆的投资/GDP比重显著高于北上深等一线城市,且仍在上升。而在全球需求萎靡的背景下,2015年重庆进出口增速、FDI增速均转负,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已渐趋消失。(本报记者伊佳)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