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复苏持续全球经济仍令人担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高攀    时间:2016-05-16





  陷入“新平庸”还是获得增长“新势头”?弱势复苏持续全球经济仍令人担忧


  “全球经济复苏仍然太缓慢、太脆弱……陷入我所称的‘新平庸’困境的风险已经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发出警告。


  当全球财经官员聚集到华盛顿参加一年一度的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时,全球经济形势仍然令人担忧,下行风险更为突出。如何提振全球经济和市场信心,成为摆在各国决策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痛点:复苏太缓慢增长太脆弱


  2015年全球经济仅增长3.1%,创2009年以来最低增速。


  一年前,拉加德曾敦促各国政策制定者要采取一切政策手段,避免“新平庸”成为“新现实”。她指出,世界经济正面临拐点——要么一直维持低增长现状进入“新平庸”时代;要么制定大刀阔斧的改革政策,加快增长获得“新势头”。


  然而,过去一年的全球经济令人失望,2015年全球经济仅增长3.1%,创2009年以来最低增速。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再次下调了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仅为3.2%,明年小幅提升至3.5%。


  总体看来,全球经济仍然维持弱势复苏格局,不仅发达济体面临政府债务高企、通胀水平过低、有效需求不足、危机遗留问题交织等困境,新兴经济体也受困于经济增长放慢、大宗商品价格疲软、信贷状况趋紧和资本外流风险加大的影响。


  此外,地缘政治、恐怖主义、难民问题、英国脱欧风险、保守主义政策等非经济因素正对全球经济构成新威胁。正如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专栏文章中所写的,“从北京到华盛顿、从柏林到巴西利亚,从莫斯科到东京,政府、媒体和民众全都感到紧张和不安”,“这种全球性的焦虑异乎寻常”。


  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警告说,低增长长期持续会带来破坏性效应,低增长本身会损害潜在产出,而这又会进一步影响需求和投资;同时,低增长无法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和工资增长,加剧了部分国家的政局紧张。如果未来经济前景持续恶化,世界经济有可能会陷入长期停滞。


  在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任何塞·比尼亚尔看来,今年年初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已向各国决策者“发出警示信号”,如果不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支持全球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可能再度发生动荡,“形成信心不振、增长疲软、金融条件收紧、债务负担加重的恶性循环,导致全球陷入经济和金融停滞状态”。


  在这种悲观情境下,IMF估计世界产出在今后五年内可能比基准预测水平下降近4%,这大体相当于将失去一年的全球增长。


  难点:危机遗留问题未解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日益分化,协调难度加大。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近8年后,为何全球经济复苏仍然如此脆弱?原因之一是金融危机的遗留问题仍未解决,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一些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空间日益缩小,结构性改革停滞不前,单靠货币政策不足以应对下行风险和巩固复苏成果,也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


  “困扰当今世界的最大问题是大部分国家没有实施结构改革……如果一国无法在危机后管理好深层次结构改革,就难以预料会发生什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斯·罗格夫如此总结。


  IMF建议发达经济体采取更均衡的政策组合,即结构性改革、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支持“三管齐下”的方式来确保更高、可持续的增长;新兴经济体则应着力降低宏观经济和金融脆弱性,通过提高生产率等措施来重建经济韧性。


  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日益分化,协调难度加大,某些政策的外溢效应也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困扰。


  鉴于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相对良好,美联储已启动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加息,美国利率将步入上升通道;但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仍在货币政策宽松的道路上越行越远,甚至已实施负利率政策。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分化已造成全球汇市和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并波及新兴市场。


  国际金融业协会警告,如果美联储实际加息节奏超出市场预期,可能会引发市场对美联储加息路径的重新定价,进而导致美国与全球市场利率的飙升和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加剧。IMF敦促美联储与市场更加清晰地沟通其政策意图,在全球经济好转的条件下谨慎加息,尽量减小其政策外溢效应。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更大原因还在于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尚未成熟,新旧转换之际世界经济整体增长动力不足,全球贸易增速已连续三年低于经济增速,全球投资规模也在下降。


  亮点:科技创新成效显现


  在各国创新战略的推动下,一些新的产业形态已初露端倪。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经验证明,科技创新和初创企业能大幅提高生产率,而这二者的大规模涌现是新一波世界经济高增长的基础。目前,在各国创新战略的推动下,一些新的产业形态已初露端倪。


  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探月工程等战略的实施,中国在上述创新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企业不断涌现的创新商业模式早已引起全球的持续关注。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杰弗里·加雷特看来,中国的创新战略已取得成效,比如在互联网高科技行业,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具有相当创新能力的企业。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雷军更是断言,在某些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模式创新方面,中国甚至已经领先美国,中国互联网产业已不是将国外的技术和创新模式复制到中国,而是开始将中国的技术和创新模式推广到全球。


  “中国的创新能力远胜于世界对它的估计,甚至在一些领域,它的创新能力已经达到了引领全球的水平,”这是全球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对中国创新能力研究后得出的结论。麦肯锡认为,中国在创新能力上越来越多的成功,不仅有助于保证中国经济在正确轨道上增长,也将对全球经济产生积极作用。


  在创新驱动和支持增长政策的作用下,从外贸、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一系列关键经济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回暖迹象明显,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IMF日前在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同时,上调了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杜大伟认为,中国经济企稳为继续推动经济改革赢得了时间,他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感到相对乐观。


  当然,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前路并非坦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久前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影响甚至冲击。同时,国内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会伴随阵痛。


  “中国对挑战和机遇都毫不讳言。”在洛克菲勒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鲁本·杰弗里三世看来,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后,中国政府更加敢于直面经济增长的挑战。


  不回避困难,说明有信心。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和“压舱石”的中国经济,会继续点亮世界经济的“希望之光”。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