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透“晴雨表”做好“加减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王巧然    时间:2016-05-09





  读透“晴雨表”做好“加减法”——从2016年产能预警看石化行业如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能过剩:警钟为谁而鸣


  今年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党中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石化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指明了方向。警钟究竟为谁而鸣?下面透过预警报告“晴雨表”一探究竟。


  报告显示,与2014年相比,2015年石化行业产能利用出现新的变化。一方面,部分基础化工原料产能出现负增长,受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及化肥取消出口“窗口期”等的影响,化肥等出口量显著增加,产能利用率明显回升。2015年成品油、PTA出口量比上年提高30.3%、34.6%。另一方面,低油价导致煤化工产能利用率和效益明显下降,整体竞争力严重削弱。而化工新材料结构性过剩也有所扩大,除部分高端产品生产尚属空白外,聚氨酯原料、高性能纤维等领域产能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达到阶段性峰值。TDI、MDI等聚氨酯原料的国内市场在几年内由不足转向过剩,2015年TDI、MDI产能利用率水平比2014年分别下降10.6和9.6个百分点。同时,由于产品质量和价格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聚甲醛、碳纤维等则呈现一边大量进口、一边国内装置开工严重不足的现象,2015年聚甲醛产能利用率不足5成,碳纤维不足3成。


  根据预测,今年,随着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探企稳,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将重拾上涨局面,但涨幅不大,在1.5%左右。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石化产品供需增速预计会进一步减缓,产能过剩与需求放缓的博弈还将持续,市场利好利空因素相互交织,新的供需平衡正在重建之中。除聚丙烯等行业产能利用率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外,炼油、现代煤化工、氮肥、合成橡胶、PTA、聚氨酯原料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水平预计与2015年持平或继续下降。


  由于主要应用领域增长变慢,石化产品供需矛盾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汽车、化纤行业今年预期要好于2015年,对工程塑料、化纤原料、聚氨酯材料等产品需求增速将小幅回升;建材、轻工继续维持去年的低增长态势,通用树脂等消费量增速进一步收窄。同时,石化行业投资增长继续下降,拟建和在建项目推迟,新增产能持续减少,落后产能、“僵尸企业”加快退出,预计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增速将继续小幅下降。同时,国家将继续实行宽松的出口政策,汇率政策也偏积极,预计石化产品今年的出口量将继续增长。


  今年,行业结构性过剩矛盾愈发突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表示,一方面传统大宗石化产品的总产能明显超过国内市场需求,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和低人工成本的外延式、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资源类产品和高端石油化工产品短缺突出,进口依存度很高,多年来行业进出口整体都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在低油价下,若无重大利好政策出台,现代煤化工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下挫。合成橡胶行业若出口没有明显利好,全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也将在低位徘徊。


  由于产能过剩严重,导致大宗化工产品价格长期低迷,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经营困难。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报告显示,2015年,PVC通用树脂市场年均价格跌幅逾10%,甲醇价格降幅更是达到20%。价格的下降导致行业利润下降。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经营普遍困难。


  去产能:矛盾如何化解


  企业如何参透产能预警“晴雨表”的风云变幻,做好提质增效的“加减法”?未来石化去产能改革路线图将指向何方?


  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表示,石化行业将从努力提升和优化供给能力、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提升全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推进降本增效、努力提升行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开创节能减排和责任关怀的新局面四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今年,全行业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等措施,有效化解一批过剩产能,同时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新的行业经济增长点。


  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存在着技术供给的结构性问题。目前行业高附加值、高性能、专用产品制品技术缺乏,先进生产技术、绿色工艺缺乏,不能满足行业的清洁化发展需求。


  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表示,“十三五”期间,行业首先要重点攻克一批研发有基础、突破有可能、技术先进的补短板技术,其中包括己二腈生产技术、氢化丁腈橡胶生产技术、高峰度C13同位素制备技术、航空子午胎产业化关键技术、高性能碳纤维T700以上级别工程化关键技术、聚碳酸酯工业化生产技术和高端功能膜材料制备技术等。其次要开发一批高性能化、专用化技术,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产品性能,满足应用需求,并针对具体应用对象或领域,开发专有特性的产品。胡迁林表示,高性能化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是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将在通用树脂高性能化产品技术、高端通用合成橡胶专用牌号及合成新技术、高端通用合成纤维及合成新技术、茂金属聚乙烯、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新型加工与改性技术、特种纤维高端产品及工程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此外,行业还要突破一批降成本和绿色化技术,通过采用新的生产工艺、技术,降低产品的生产消耗,并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环境友好型技术,使产品生产过程绿色环保。


  培育可能抢占行业制高点的技术,胡迁林介绍,包括氯丙烯直接氧化法合成环氧氯丙烷新技术、环保透明抗冲聚丙烯技术、双向拉伸聚乙烯产业化关键技术、绿色环保型铝基催化聚酯生产新工艺、陶瓷纳滤膜材料工业技术、等离子体裂解酶制乙炔技术、以乙炔为原料的聚氯乙烯无汞新工艺、常温常压安全高效氢储存运输关键技术、以煤为原料生产芳烃及衍生物关键技术以及合成气一步法制乙烯技术等。


  行业还要利用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广先进、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加快石化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其中包括了对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面向基础石油化工产品推广一批先进生产工艺、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面向重点节能领域推进能量系统优化和能效水平提升,加大环境治理技术装备的推广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哪里


  如何谋划好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实现效益发展?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来打造石油和化工发展的新型驱动力?“十三五”,我国将着力做好行业产能的加减及产业本质的提升;以优化石化产业、提升传统化工、发展化工新材料、提质化工新能源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产业体系高效化、产业布局集约化、节能环保生态化、科技创新集成化作为主要发展路径,以企业结构体制创新作为主要驱动力,推动我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


  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介绍,为适应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将在能源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化工新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和节能环保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重点围绕市场有需求、研发有基础、突破有可能的重大关键技术,集中力量开展协同攻关,把制高点技术的突破与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紧密结合,为行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行业产能发展与市场空间的差别化矛盾;解决产能过剩和同质化问题,淘汰低效产能,发展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技术,提升我国石化产业的整体水平,向发展高附加值、高端化工产品方向转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扩大对外合作,促进多元投资,通过产业链补短板改造,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布局科学化和集约化水平,强化循环经济特色;坚持着眼长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布局、联动发展、开放合作、安全环保的原则,促使石化产业逐步向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安全防护纵深广阔区域集中;较快提升产业资本结构多元化程度,加快国际化进程。


  白颐建议,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首先行业要着力去产能,尤其是落后的过剩产能,小规模炼油,部分小型规模乙烯,气化技术氮肥,部分甲醇、醋酸、轮胎和农药中的落后产能。她特别强调,并不是所有的过剩产能都必须砍掉,有些产能虽然在国内是过剩的,但是在国际上仍处于先进水平、拥有较大市场,这样的产能应当优先考虑进行市场转移。去产能主要针对的还是那些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产能。


  其次就是要降成本。白颐表示,企业需要完成产业增值分析和成本贡献分析,并依此优化原材料结构和能源利用方案,控制生产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优化产业链设计,做到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煤则煤、宜气则气、宜醇则醇;对产品的竞争力做未来周期的预期分析,以横向比较代替纵向比较等。


  再次要补产品品种和技术短板。具体来说,炼油行业要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改进炼油工艺和装备,提高对劣质原油的适应性;提高炼油行业副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烯烃行业要强化炼化一体化,促进石油基烯烃直接原料轻质化,提高轻烃所占比例;稳步推进煤甲醇制烯烃和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应用;芳烃产业要结合炼化一体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科学布局石化芳烃产业;促进煤制芳烃产业化,推进芳烃原料路线多元化和芳烃—聚酯一体化产业基础建设;有机原料方面,发展短缺品种如乙二醇、丙烯腈、苯乙烯、己二腈等;加快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替代重污染工艺。发展高端聚烯烃塑料高碳α-烯烃、1-己烯、1-辛烯等共聚单体聚乙烯、双峰和茂金属催化工艺的聚乙烯和聚丙烯;连续本体法ABS以及ABS合金高性能橡胶材料。


  最后,提升布局科学化和集约化水平,强化循环经济特色。针对很多企业将进入化工园区,规划要注重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区域节能、安全消防等规划做好衔接,体现“产业一体化、生产清洁化、产品高端化、服务社会化”的思路。


  白颐认为,国内有些企业“重量轻质”的发展理念,易造成对产品市场判断失误,企业更关注宏观市场,对产品竞争力研究不够,同水平、克隆式的产品居多,市场竞争只能靠降价。一些企业对自身产业存量诊断评价不够,缺乏对资源利用成本的全面分析和区域之间竞争力的判断。对产品纵向发展的关注度高于横向竞争力的判断,企业增量不增效的问题较严重。(本报记者王巧然)


  转自:中国石油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