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家纺零售业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6-05-05





  增速滑坡亟须转型———2015年中国家纺零售业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分析


  据统计,2015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下降8.1%,相比上一年增速下滑13个百分点。另外,床上用品零售额增速在2014年下降3.9%的基础上,去年继续下降10.8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针纺织品和床上用品零售额增速均连续4年下滑,且创下2006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现状


  各线城市零售均现负增长根


  据对全国一二三线城市的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床上用品零售额增速调查发现,各线城市均呈现负增长。其中,一线城市零售额增速从2014年的9%下降到-10.9%;二线城市在2014年增速下降7%的基础上,2015年再次下降11.5个百分点;三线城市降幅略有收窄,零售额增速从2014年的-9%,略微上升至-7.6%。品牌集中度出现分化2015年,我国家纺行业中各子行业的品牌集中度出现分化。其中,床上用品市场品牌格局基本稳定,在床品套件和各种功能被芯产品中,排名前10位的家纺品牌集中度变化较小,相比上一年略有上升。在毛巾市场中,品牌集中度则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排名前10位的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之和,从2012年的69.4%连续下降至2015年的55.7%。产品价格略有下降2015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的床上用品套件,平均市场单价为614元,比上一年下降10元。各种功能被芯产品平均单价为525元,比上一年下降56元。总体来看,2015年家纺产品销售单价涨幅有所回落,根据市场及销售情况调查分析,主要是受互联网上低价格的产品冲击影响。


  趋势


  智能化步伐加快近


  几年,国内家纺行业销售持续低迷。受大环境影响,许多传统家纺企业都纷纷做出战略调整。其中,行业内领先品牌罗莱生活率先宣布进入智能家居领域,其他品牌如梦洁家纺等也紧随其后,着手加快向智能家居转型,并在湖南长沙以“造梦空间,创想未来卧室”为主题,举行了梦洁家纺首届“智能卧室”创客大会,宣布以“共创”的方式推动传统产品向智能卧室方向转型升级。


  而且在家纺行业“十三五”规划中,也重点突出了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目标与任务。由此可以预见,在智能家居领域,家纺行业将带给消费者更多的期许。


  销售模式转向“一站式购物”


  根据调查,现在,消费者为了购买某种商品而东奔西跑,反复对比商品价格、性能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他们更希望在同一个商场内比较不同品牌的商品,通过品牌、花型、价格的对比,最终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因此,在家纺零售行业内,类似国美、苏宁、3C数码等专业店模式的家纺家居一站式购物场所,必将迎来发展高峰。


  此外,相较于数码、家电类,家纺家居一站式购物的发展形态将更加多元化,将以专业店、家居生活中心、家居馆的形式不断发展。这些专业的家纺家居品牌集合店通常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低价格的商品,并且具有很强的渠道整合能力,对传统的大型综合超市和百货商场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同时直接挤压街边家纺专卖店的生存空间。因此,未来新的商业巨头很可能在专业店领域产生。然而,在家纺专业店未发展成熟之前,传统的家纺零售店要想继续生存,需要不断提升店铺体验,构建线下的核心竞争优势。


  提升线下体验应对线上冲击


  目前,在网上销售的冲击和影响下,传统家纺门店销售额急剧下降。根据调查,家纺网上销售的主要优势在于价格便宜、快速便捷和消费理念新颖,但是,与实体店相比,家纺网上销售的劣势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切身体验。


  近两年来,传统家纺零售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关店潮”。这些被竞争对手挤压而关闭的家纺门店,大多存在店铺形象差、购物氛围不佳、服务内容缺失和主营中低档产品等现象。通过对终端消费者调查,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因此,将消费体验发挥到极致,是家纺企业打造门店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网络销售冲击的重要手段。


  积极寻求跨界合作


  近几年,在内需减少和网上购物的冲击下,家纺行业发展遭遇多方瓶颈。与此同时,产品结构不合理、设计开发能力差、行业分工协作不合理等问题更加突显,这使得家纺经营者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


  根据调查发现,家纺实体店价格虚高是导致线下客流稀少的主要原因,这也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重要难题。因此,要想改善家纺零售终端现状,提升销售额,品牌商与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商场应努力寻求协同合作,以降低产品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此外,家纺企业也可以与行业外的企业进行合作。因为,在共享经济时代,单一的品牌和企业很难通过“单打独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各企业必须团结起来,通过协同作战,在扩充渠道、个性设计等方面相携而行,一同撬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转自:中国纺织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