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催热分享经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刘国信    时间:2016-04-29





  如今在许多地方,越来越多的人不坐出租车,用滴滴、易到出行;不住酒店,通过Airbnb住在当地人家里;不去餐馆而是选择私厨……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越来越多的人将他们手里的种种资源整合打包,重新出售,给更多的人提供赚钱和省钱的方法——这种利用互联网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的模式,是对过度消费的反思,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分享经济。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数十亿人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虚拟网络里联系在一起,这已经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互联网通,而是社会关系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借助“互联网+”,在分享经济新模式推动下,一个全民共享的时代或将到来。


  持续火热的分享经济


  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分享经济已经实实在在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动力。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分享经济便作为“协同消费”或“合作式消费”的概念而被提出。通俗地说,就是公众通过社会化网络平台,以分享各自所拥有的种种资源的方式——常见的如房屋、汽车等物品的使用权,来帮助其他有需求的人完成消费的模式。目前,这种分享资源的做法,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开始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交通出行、短租住宿、餐饮外卖、快递物流……在这些需要占用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传统经济领域,分享经济正在如火如荼地创新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规模约为1.95万亿元,参与分享经济活动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10%以上。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交换的时空局限被打破,双向沟通更加精准,互联网平台在技术上实现将分散的供给与需求统一对接,进而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让各类服务更加便宜快捷,这是促进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分享经济运用互联网思维、倡导人人参与的理念,实现互通有无、协同消费、共同分享,从而能够形成强烈的融入感,让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消费者,可以在经济活动中扮演更多的角色,得到全新的体验,这也是分享经济能够快速吸引加入者的关键所在。


  互联网所催生的新的价值观,与分享经济的精神天然契合。绕过所有权,务实地落脚于“使用权”,共享产品和服务,能够节省金钱、时间、空间和资源,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真金白银的强大魅力


  伴随着分享经济的持续火热,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为人人、人人为你的共享时代渐渐到来。可以说,共享既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乐趣,更可以说是一种情怀。天地之大,无处不可共享,物尽其用的共享,正在真金白银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这么多你也吃不完,给妹妹留点,你要学会分享”,或许父母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大孩子穿过用过的东西留给小孩子用,曾经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在过去缺衣少吃的年代,这既是道德品质潜移默化的教育,更是出于现实的无奈。而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当今,提倡共享精神,既是一种人文情怀,更有着可持续发展的特别意义。尤其是当遇到经济危机或经济下行这样的困窘时,人们对于自己买了太多“无用物品”会有更深刻的领悟。


  一份关于“分享经济”的报告显示,世界上有10亿辆汽车,其中有7.4亿属于一个人独自拥有和支配;一间房子里大约有1.8万元的东西是闲置无用的。于是,怎样将这些闲置的资源,借助“互联网+”得以充分地共享利用,便催生了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


  事实上,分享经济就是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而兴起的,当前分享经济的领头羊优步、空中民宿和滴滴快的等公司,无一例外是互联网高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均搭建了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能精确地动态匹配闲置资源的供需双方,实现闲置资源使用权交易。通过互联网平台,消费者可以便捷地约车、搭车,价格明确,支付方便;可以租住私人住宅,更好地获得本地化的旅行体验。另一面,资源提供者可以用私家车或家中闲置房间获取收益。这样的商业模式创造出全新的用户体验、供应源及市场,而它们正在真金白银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比如,全球最大的移动交通平台滴滴快的仅用3年时间,移动出行平台上就活跃着3亿乘客和超过1000万的注册司机;空中民宿对所有想出租自己房产的人开放,从2008年创立至今仅用了7年时间,就已经在全球190个国家34000多个城市提供了6000多万个独一无二的客房,这一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万豪、希尔顿等任何一家经营多年的全球连锁酒店集团。


  分享经济使所有参与人共享财富,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分享的目标。美国有关机构调查显示,在美国多数城市,空中民宿上的公寓价格要比一般酒店便宜21%左右,消费者乐意从海量的个人租户那里寻求房源。滴滴快的公司提供的顺风车服务价格是出租车价格的40%。社会实现了绿色出行和碳排放减少,车主分摊了出行成本,乘客降低了乘车成本,所有参与方都实现了共赢。


  目前,在我国众多涉足分享经济领域的企业中,滴滴快的无疑也是最闪耀的一颗星——其推出的“滴滴顺风车”,目前已覆盖了全国339个城市,日高峰订单达223万,改变了数以万计上班族的出行方式。除此以外,以Uber、神州专车、滴答拼车、PP租车等为代表的各类专车服务、拼车服务、私家车租赁服务,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推广与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闲置车辆资源所带来的便利与收益。


  消费者也是服务提供者


  分享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资源和力量,让个人从原本单纯的消费者,成为更深入地参与经济活动的服务提供者,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属性,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每个人既是消费者,也可能成为服务的提供者。


  最近,有一款“花钱找人陪唠嗑”的APP“在行”上线。在“在行”上,你能找到门类各异的话题和行家,最受欢迎的有两类,一类与职场和创业相关,另一类是生活型话题,教你化妆做发型,还有如何整理收纳、怎样养生保健、如何调整你的膳食结构等等。


  笔者的同行小刘在“在行”挂出了1000元5次的写作培训课,刚一上线,一个小时内就收到好几个学员的约见请求。对于小刘来说,这不仅是一笔收入,和学员聊写作,也成了他了解读者反馈的一个新窗口:“以前有些人你一辈子也无法了解,现在通过‘在行’你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探索哪些话题是可以持续做下去的,比如长期的写作私教课是否可行,未来我是不是还可以靠写作来生存。”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寻找这种与人进行的真实沟通。吉他老师刘平在共享平台分享自己的吉他技能一个月有余,希望能够通过分享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到更多的人。他说,他的初衷是分享,而非赚钱。规范与监管的新挑战


  近年来,分享经济虽然得到政策认可,发展更是方兴未艾,但其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新生事物,我国也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目前在诸多方面尚存在现行法律和法规既无法规范、也难以继续进行面面俱到的监管等新问题。如资本投入巨大,发展存在漂浮现象;准入门槛低、职业资质难以认证;参与各方鱼龙混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各方权责界线不清,用户体验信任缺失;市场存在恶性竞争、消费权益难以保障等,都是分享经济当前在不同层面上所面临的挑战。


  以交通出行为例,互联网平台企业调动私家车参与营运,存在税收和监管方面的缺失,对传统出租车司机和公司的利益也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目前对于在线短租、家庭厨房共享平台、众包物流等领域,在如何依法规范治理上,仍处于灰色地带,诸多运营与监管空白亟待填补。


  从市场的角度而言,如何走出一条健康的商业发展道路,成为涉足分享经济的各家企业是否能够成功活下去的关键所在。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法律出现了很多模糊地带。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分享经济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一种,其具有的虚拟性、全球性、高效性的特点和利用网络数据传输进行交易的运营模式,决定了行政管理机关对其监管必然面临新难题。解决互联网经济“新模式”与市场监管“老机制”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摆在工商、质监、税务、进出口等部门面前的一道难以回避的课题。而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如何保障分享经济立足于共享精神、人人参与其中的活力,不落入传统经济模式的窠臼,也是规则制定者需要直面的难点。


  面对分享经济这一新生事物,监管部门也不可削足适履,随意扼杀。在新经济形态下,监管部门应该遵循市场主导思路,提高执政能力,对分享经济持更包容、鼓励和信任的态度,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看待分享经济对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意义,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不断创新完善监管手段。


  转自:中国审计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