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行业的形势和任务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6-04-13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张佰恒


  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年。面临经济下行、效益下滑的严峻局面,玻璃行业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在化解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迈出了艰难的一步。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关键的一年。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玻璃行业脱困增效、为“十三五”开好局,为实现“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目标打好基础,我们必须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创新的思维探索行业发展模式,以创新的思路推进化解产能过剩,以创新的手段提升产业发展和协调水平,把行业发展建立在“依靠创新驱动、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来。


  行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我国玻璃工业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工艺技术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大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平板玻璃产量从世纪初2亿重量箱增至2014年近8亿重量箱,翻了两番;2015年平板玻璃产量是建国初期92万重量箱的800多倍,是改革开放初期1784万重量箱的40多倍,占全球总量56%;已连续26年居全球第一位。产业发展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这个时间节点,总结玻璃行业的发展,取得的成绩并不能掩饰“产能严重过剩”这样一个“供给侧结构性矛盾”。这是当前经济增长下行、效益严重下滑的根本原因。


  一是产能规模触及“天花板”,总量严重过剩。“十一五”末期至2015年,平板玻璃产能进入迅速扩张期。仅2010年以来就新增139条浮法线、新增产能超过5亿重量箱,平板玻璃总产量较2006年翻了一番。2015年又新增生产线10条,使总产能达到12.33亿重量箱的历史最高水平。


  “过剩”的实质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产量增速大大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速,而产能与产量的调控又与市场变化不匹配,再加上玻璃制造工艺连续性的特点,当周期性季节性市场波动时,可用时间换空间,但严重过剩、市场波动较大时,靠自身调节难度大、成本高,造成目前建筑用普通平板玻璃的严重产能过剩。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节能减排政策的约束增强,玻璃行业在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承载能力也已经接近峰值。


  与此同时,一方面是产能规模的庞大,而另一方面却是效率的不断下降,导致在事关行业发展前途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等方面步伐缓慢,使我们面临有史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产能严重过剩、生产效率下降、效益持续下滑。按照在产产能计算,2015年产能利用率69.9%;按照实际产量计算,产能利用率仅为60%。2015年,平板玻璃利润下降12.8%,投资减少9.31%,企业亏损面超过30%。同时还存在统计数据之外的“潜亏因素”(包括少提或不提折旧降低设备成本;建设环保设施运转时间或不上环保设施超标排放,以降低环保成本;使用廉价劣质燃料,以降低能耗成本;以及减少职工收益,以降低人工成本等),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


  二是结构优化进展缓慢。以往粗放的发展模式,适应于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的排浪式消费,但随着需求结构升级和市场的变化,玻璃行业同质化发展的弊端逐渐显露,满足高端需求、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足,成为玻璃行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主要体现。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2015年底前10家玻璃企业产能集中度仅为59%,技术引领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强的领军企业较少,引领行业发展能力不足。


  从技术结构看,能耗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偏高约20%;中低水平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以煤焦油、石油焦粉为燃料,大气污染排放问题较为严重。


  产品的结构性过剩特征更加明显。目前平板玻璃总量过剩,主要是建筑用普通浮法玻璃严重过剩,而高端产品保障能力不足,多数产品附加值低,仍处在价值链低端和从属地位。普通浮法玻璃过剩,优质浮法比率偏低,在二次加工的数量和深度上均有较大差距;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应用不足,能够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仅占行业总量的不足10%;部分高端汽车玻璃、高速列车和飞机用超硬玻璃、硼硅酸盐防火玻璃、电子工业用超薄玻璃等还需进口。


  三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玻璃行业既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也是典型的规模性产业,近年来资源、能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后融资难成为普遍现象,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成本提高,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成为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最大制约因素。


  玻璃行业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源配置的效率在下降,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挑战增多,“十二五”后半期,玻璃行业的效益、投资、产量等主要指标始终运行在较低水平,都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以较低增长率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


  我们应该认识到玻璃行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既有外部因素也有自身原因,但仍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要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创新的观点、坚持自救的观点,转变观念,树立信心。但未来市场增长点不在数量,主要体现在需求结构的升级,体现在品种和质量上。因此,“依靠创新驱动,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6年玻璃行业的任务


  针对玻璃行业现状和发展要求,实现玻璃行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创新思维、开拓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玻璃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体系特别是市场需求端入手,增加生产市场新需求的产品,遏制雷同技术产能的新增和减少过剩行业产品的生产,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是真正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和加快新型绿色建材发展,扩大有效供给,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产业结构,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和扭转经济效益下滑的最现实有效手段。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真正立足市场需求,按需求导向发展,调整发展重点,调整发展政策,把发展转向增加有效供给,转向高端、转向国外、转向市场消费需求,从而改变发展路径增加拓展渠道,全面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


  (一)要把创新驱动摆在首位


  首要的是理念创新,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当前困境,而应作为玻璃行业理念的一场革命。认真反思过去的发展模式,彻底转变发展观念,发扬企业家精神,实现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和经营模式创新。


  近年来面临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发展步伐缓慢、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剧增的新形势。过去用资源、人力成本的优势,只要模仿别人,有市场就能发展。而现在单靠市场容量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必须加大创新力度,需要把战略实施建立在“依靠创新驱动、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个基点上。在新的一年必须要把创新驱动摆在首位,着力搞好“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实施第二代浮法玻璃技术装备创新研发”、“有效拓展海外市场”等。


  (二)化解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


  2016年,加快推进化解平板玻璃产能过剩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央已经明确2016年要打好四个歼灭战,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化解过剩产能。因此可以预计一系列的落实措施将密集出台,为玻璃化解产能过剩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另外,玻璃行业在执行国发【2013】41号文件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取得初步进展;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的倒逼机制,以及持续下滑的市场形势,使行业企业对产能过剩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必将提高其化解产能过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结构调整”新阶段,产业发展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玻璃行业是高能耗、高环境负荷的行业,企业如果只依靠量的变化已经不能再向前发展了,过去快速发展所依托的环境没有了,行业转型升级、调整结构势在必行。


  (四)有效推进节能减排


  平板玻璃年耗能1000万吨标准煤,占全国工业能耗的0.5%,属于能耗大户,年排放SO2、NOX均达40万吨左右。


  近年来国家对环保要求愈来愈严格,环境制约增强,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自2014年以来,玻璃熔窑烟气治理进入了“快车道”,但距真正做到有效治疗和“达标排放”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2015年10月,建材联合会组织召开了“全国水、玻、陶产业全面推进节能减排达标工作大会”,并发布了“倡议书”。为此,2016年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应针对并解决目前阻碍“实现达标”的关键问题。一是如何确保企业上报能耗、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否则考核评价没有意义,“淘汰”也无从谈起。从措施上首先应突出能耗应由第三方检查和评价。污染物排放要有实时监测和联网,其次要落实环保、节能、质监等执法部门和地方政府责任,实施责任追究,同时要健全企业责任制,一旦发现上报数据不实或弄虚作假,要追究企业领导人责任。二是要解决“脱硝”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目前国内脱硝技术还不够成熟,以及治理成本偏高等问题。为此,一是要尽快完善“脱硝”治理技术,确定合理的流程及成熟的工艺设备;二是要研究进一步降低治理成本的途径和措施;三是要出台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四是要严禁使用石油焦粉等劣质燃料,否则再好的治理设备也将成为“样子工程”。


  (五)实施兼并重组,发展大集团


  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消化产能过剩,加快落后产能退出,有利于消除企业间过度竞争,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我国玻璃行业过于分散,前10家集中度仅为53%,同质竞争严重,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技术及市场引领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平板玻璃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更加凸显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


  我国平板玻璃行业的兼并重组进展缓慢。其原因一是缺乏并购资金;二是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大,跨地区并购难;三是缺少兼并重组鼓励政策,并购成本高。


  企业兼并重组涉及债权债务、人员安置等复杂问题,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资金的支持,还需要企业的创新勇气和行业担当。从2016年起,要研究出台“平板玻璃行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方案”,推进平板玻璃基本准则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实现“十三五”行业前10家集中度达到70%的目标作出积极努力。


  (六)实施“走出去”,拓展国外市场,稳步实现国际化


  实施“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经营,不仅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途径,也是提升产业水平、实现“超越引领”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玻璃工业已经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但近年来“走出去”的经历反映出我们制造能力强、市场能力弱的特点。作为玻璃制造大国,技术和装备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可以说我们的产能是为全世界准备,但产品出口仅占总量的不足10%,而且低端产品的出口结构仍未有根本性改变,对外输出产能、输出技术、输出服务严重不足等,但还没有像发达国家大跨国公司那样真正走向国际、实现全球布局。


  我们要抓住“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战略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依托国内资本与技术,利用国外资源与市场,在国外布局新的市场能力,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联合重组国外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投资与经营,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实现从产品输出、技术输出到资本输出的不断升级,稳步实现国际化。


  转自:中国建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