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蒋梅    时间:2016-01-22





  抱团融合共享演绎经济新风潮——2016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发布


  1月7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在京发布2016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此报告为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170多位宏观经济和商贸流通业专家研讨、评审后撰写形成。


  1、新常态下市场销售增幅持续放缓 消费需求拉动GDP作用仍居首


  分析2016年所面临的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预测2016年我国消费品市场增速虽有回落,但回落幅度进一步收窄,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健较快的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0.2%左右。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继续提高。


  居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为消费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保障。“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期间人均收入年增长至少要达6.5%以上。收入的稳定较快增长为消费的稳定较快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保障。


  城镇户籍人口、脱贫人口增加,为消费注入新动力。“十三五”规划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至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按现行国家标准,我国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至2020年全部脱贫,意味着每年平均要有1200万以上的人脱贫,脱贫人口的消费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升。


  全面放开“二胎”,将带来新消费。2016年,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实施,将增加对婴幼儿用品(奶粉、纸尿布、童装玩具、数码产品等)以及与生育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相关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供给质量和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将促进新消费的增长。目前虽然我国居民消费性商品绝大部分供过于求,但相对于中产阶层的不断扩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商品供给不足,产品质量不高,性价比低、不安全、不便利、绿色环保等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居民生活服务业,服务项目少、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低、服务环境差等问题,严重影响消费,造成大量消费潜能无法释放。中央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将会促进消费供给质量和消费环境加快改善,促进新消费的增长。预计2016年,这种政策导向将在商品房、汽车、旅游等商品,特别是一些新商品、新服务的供给上初见成效。


  2、政府扶持流通业新政密集出台 “含金量”及实施力度期待增强


  专家建议,政府应在以下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是要严格认真贯彻执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废除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利于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打破和清理地方保护、行业壁垒、行业垄断;改善消费环境,抓好诚信建设、抓好监督检查、抓好严格执法;在财税政策方面,要认真落实连锁门店统一纳税问题,实施推进营改增改革,研究将生活性服务业纳入改革范围并采用较低税率;在金融政策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流通企业上市融资;在土地政策方面,将流通业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的,予以优先安排,继续加大养老、健康、家庭等生活性服务业用地政策的落实力度;在价格和收费政策方面,要进一步健全流通业价格机制,尽快解决商业实际电价负担过高问题,尽快调整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进一步降低餐饮等行业刷卡手续费支出,降低公路货物运输路桥费等行业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


  3、“互联网+”推动零售业创新 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形式多样


  2016年及以后会有更多的企业,以更加多样的创新形式,从事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探索。专家认为,在2016年,更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将会兴起,一些重视用户需求、以用户主导的C2B商业模式发展会更快。其中一些C2B模式包括:聚合需求形式(预售、反向团购);邀约形式(逆向拍卖、客户出价);定制形式(用户定制个性化商品、服务)等。


  移动设备的普及提升了网络消费的便捷性,利用消费者的碎片购物时间,为中国内需消费带来更大的释放。2015年,中国移动电商占中国线上零售市场交易额约55%,2016年及以后会持续提升,预计此比例在2020年达到70%。


  国家提出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预测,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总量将突破4600亿元,与城市网购规模间的差距持续缩小。各实体零售企业及电商龙头纷纷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


  专家认为,当前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和配送服务体系还需加强,但众多龙头企业如阿里、京东、腾讯等积极参与农村电商建设,推出针对农村地区的农业电商和农村金融服务,将为促进农村电商带来积极的作用。


  总之,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结合,将为市场营销带来更多机会。专家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中,零售商在考虑企业变革的同时,不应随波逐流,丧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要增强主体意识和主动性。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消费需求都需得到更好的满足,只是实现消费的最终渠道不一样,其走势是更加融合、复合。


  4、实体店销售放缓关店调整持续 全渠道转型升级迎来拐点之年


  专家认为,未来基于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便利消费者、贴近社区需求的小型社区店、专业店、便利店等小而美的“小业态”店,在2016年将成为实体商超业态转型的热门方向。而诸如便利店、烘焙店、零食店、水果店、化妆品店、母婴店等各种以专业化、精细化、差异化和便捷性迎合当下细分消费需求的小业态专业店,将利用开店成本低、拓店速度快、贴近消费者、与电商平台互补性强、毛利大等多重优势,成为大卖场客流和销售的有力竞争者。


  专家指出,有前瞻意识的零售企业2015年在供应链上的转型尝试,将从根本上带动对未来门店的创新、品类管理以及差异化经营和效益的提升。这一方面源于实体零售受电商冲击加剧,实体零售商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来避免市场份额流失和利润的下滑,另一方面来源于商业游戏规则的快速变化,只有通过对上游商品资源的把控,才能实现对未来各类渠道的服务、合作、合并以及吸收。


  5、抱团结盟取代强力并购 “共享经济”窗口已打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意味着全新的共享性经济发展道路。对于2016年及更远的未来两三年内,专家预测线上线下充分资源整合、战略结盟将更频繁上演,成为未来商业领域的常态,甚至将在更大范围、多产业、跨行业间加速产业融合。中国零售商将从过去传统的“单打独斗”,甚至对抗的“独享经济”,进入讲合作、讲共享、讲求协同的互联网“共享经济”的价值网络。而零售业充分的融合、整合、共享、开放的合作持续推进,将是改写未来市场格局的行业发展必然趋势。


  专家认为,当开放、共享成为社会的主流认知,零售企业如果还秉承封闭、独占的理念,错失掉的将是竞争大格局中的一席之地。而移动化、O2O、全渠道、大数据、虚拟化等技术,未来可能都会由于行业不断的探索而得到更好应用,通过新技术把共享经济做到极致,或许会创造出一个千姿百态、各方受益的未来零售业。


  6、跨界融合服务细分 业态创新热潮涌动


  专家分析,在互联网时代,大型化、规模化的商业项目无疑仍拥有很强的吸引力,但随着个性化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在大型化和规模化的背景下,定位更加精准、领域高度细分的小型化、个性化商业项目则也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定位精准的个性化商业项目能够深切满足特定消费人群的需求,带来高度的用户黏性。2016年,这种定位精准的小型商业项目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经营领域也会越来越广。


  2015年“双11”天猫创下了912亿元的历史新高,这个令人瞩目的零售数字体现的是电商的空前繁荣和线下实体商业的失意困窘。电商对线下商业的冲击在2016年将不仅仅是零售行业,还将进一步波及整个商业服务领域。在整个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前提下,面临电商强力冲击的线下商业只有奋起创新才能有出路。如果说,业态创新在前两年还是少数商业优等生的尝试,进入2016年,人们或许可以看到更多普通生加入业态创新的行列。


  在零售业业态创新热潮涌动、流通业跨界融合、服务细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传统的零售业态日趋模糊,过去制订的分类标准已难以准确概括。商务部2014年修订的《零售业态分类》标准共提出了17种零售业态。近些年在我国商贸服务业共同开拓创新的基础上,业态演变不断发展,有的企业多业态多业种复合经营,有的企业探索创新推出非标类新业态,有的零售业态生命周期缩短。可以预期,2016年以后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零售业态。


  专家认为,在新的消费环境下,商业已不再是单纯的买和卖的关系,和消费者在情感和生活上的交流互动变得更加重要,围绕体验消费而进行的各种跨界融合已成为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中引领性的业态变革。这种变化趋势在2016年将向更多的地区蔓延,被越来越多的商场运用到经营创新中。


  7、跨境电商网络零售持续升温 传统商业借势实现变革创新


  专家分析,随着我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2016年跨境电商仍将持续高速发展,总规模可望达到1万亿美元,其中进口商品网络零售将成为热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一方面,中国内地众多“海淘族”将直接上网淘宝;另一方面,更多有条件的商贸企业,包括实体零售商也会以各种形式进入到跨境电商这个领域,通过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实现零售业的变更与创新。


  专家建议,为进一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要,减少购买力外流,促进跨境电商网络零售进一步扩大开展,相关部门应当在增强便利性、商品保真、质量监督、消除语言障碍、查处以代购为名目的偷漏税等方面完善制度;在试点城市开展跨境电商的同时,其他自贸区和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开展跨境电商进口业务;对外资企业可以通过经海关认可和与海关联网对接的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进口跨境B2C的销售业务。


  8、快递业进入“服务时代” 新兴模式引领“新风尚”


  专家认为,在快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价格的竞争力正在下降,服务逐渐成为消费者更加看重的要素,在强劲的消费需求的引导下,整个快递行业也将朝着提升“服务”进发,不断升级。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实施多元化战略,从快递企业走向综合物流服务商。民营快递大佬顺丰速递早在一年前,就拓展了普货运输、冷链物流及物流金融等业务,力争从一家快递速运企业发展成一家综合物流服务商。专家认为,2016年及接下来的几年,快递企业多元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将通过多元化的策略演变为综合物流服务商。随着快递企业各自的转型升级,企业间的差距也会拉大,符合市场自然规律的兼并重组现象也将出现。


  冷链物流继续爬坡,“看着热干着冷”。在快递企业多元化的战略下,冷链物流是一个重要领域。从促进生鲜农产品发展来看,冷链物流的发展也更为重要,冷链物流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业内预测,到2017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4700亿元。尽管如此,由于冷链物流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目前这个领域的发展仍有诸多限制,尤其是农产品产地预冷不足、冷而无链等问题相当突出。由于投资大、成本高,而现实需求受消费水平限制,冷链物流依然在艰难地爬坡,“看着热,干着冷”的态势一时还较难改变。在冷链物流的市场培育期,专家提醒,资本不可盲目追逐潮流,尽管未来冷链的市场很大,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


  站在O2O风口下,新兴模式众包物流引领风骚。众包物流即利用社会闲散的人力资源,让大众在可自由支配的碎片化时间内,发挥自己的体力或者才智进行“盈余性”的社会创造,从而也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在“懒人”经济盛行,到家服务日益火爆的今天,众包模式也快速扩张。


  农村消费崛起,快递企业加快布局农村快递市场。在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大势下,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也正在被挖掘。据预测,随着农村网购快速发展,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600亿元,这也为快递业创造了机会。事实上,快递企业已经开始加快农村市场的布局,主要快递企业已经覆盖大部分乡镇,并且还有一些快递企业直接将快递送到村庄。接下来,快递企业还会继续深度开掘扎根农村市场,快递进村入户势将成为普遍现象。


  9、餐饮业大众化调整转型效果进一步显现 信息化助推团购外卖新兴业务快速发展


  专家认为,经济新常态下,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餐饮业尤其是大众化餐饮仍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多样化特征日趋明显,2016年全行业11%以上的增幅完全可以期待。信息化技术推动下的餐饮业创新会继续向前推进,外卖、外送、团购、点评等新兴方式还具有发展空间。目前,互联网巨头频频涉足餐饮业,开设外卖平台,这种新建互联网平台通过优惠活动等O2O最常见的“烧钱”方式可以获取用户,一旦优惠期结束便大大降低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可见这种方式并非长久盈利模式。餐饮企业利用中央厨房、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品牌效应等先进手段,提高产品制作与配送速度,保证质量,通过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增强吸引力,才是扩大经营规模、占有市场份额、确保合理盈利水平,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领。


  10、市场竞争秩序持续规范 优化消费环境进程提速


  专家认为,2016年,随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推进,我国市场竞争秩序将持续规范,优化消费环境将进一步提速。建议社会各方要齐心协力,建立起“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首先,商业企业应当加强自律。无论是店商还是电商,都要切实做到诚信经营,及时受理和依法处理消费者投诉。这既是维护企业良好形象的途径,也是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其次,行业组织也应引导和督促企业履行合法义务和社会责任,推动行业自律,特别是要不断完善网络平台交易规章制度、信用评价机制,严格落实网络交易平台的先行赔付和连带责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再次,面对复杂的消费市场,当行业自律还不能完全净化消费环境时,政府不能缺位。


  同时,要积极改善市场信用环境。加快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实施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企业“黑名单”、强制退出等制度,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信用奖惩联动。引导行业组织开展诚信自律等行业信用建设。(本报记者蒋梅)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