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创新新局面 做强农业高质量发展"芯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4-10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种业作为农业发展的“芯片”,近些年来,在“三农”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


  “种业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继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为农业绿色发展发挥源头先导作用,为农业技术变革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为服务脱贫攻坚发挥重要保障作用。”这是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近日召开的由中国种子协会、中化农业、中国化工农业有限公司等公司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种子大会上所表述的一段话。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文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种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发生了质的飞越。例如,农作物种子由农民自繁、自选、自留、自用到现代种业的蓬勃发展,种子的供应品种繁多,育种技术由传统的繁育,发展到现代高科技的利用,种业成为“三农”领域重要的行业,为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种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保障,种子虽小,连接的却是最伟大的事业。”雷沃阿波斯集团战略创新部李坡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实现了由计划供种向市场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保障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并连续多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种上,我国已经实现了品种全部自主选育,玉米自主品种的面积占比也由85%恢复增长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品种权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一发展巨变,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是对世界农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以来,全球种业先后历经了矮秆化、杂交化、生物技术3次技术革命。当前,世界范围内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特征的第4次种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以生物组学为代表的前沿学科揭示了性状形成机理,使育种定向改良更加便捷。


  种业是我国战略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对于种业发展,近些年来,高层频发的文件力度之大,史无前例。早在2011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国发8号文件》,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国办发109号文件》。


  2014年也被确认为种业改革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传统种业迈向现代种业实现了新跨越。尤为一提的是,在诸多的政策中,以《种子法》为核心的法规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我国种业法治环境也不断改善,依法治种不断强化。在《种子法》的支撑下,“劣质种子”、“假种子”的问题也已经基本解决。


  事实上,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建设现代种业、服务农业共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坚持市场化方向,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推进法治建设“三管齐下”,在品种创新、企业发展、供种保障、依法监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种业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已经形成,在种业产业体系方面,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种业多元化主体也加速发展,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农作物种子企业5900多家,市场价值超过1000亿元,种业法治环境不断改善,制售假劣等违法行为大幅减少。


  在业界,曾有人戏言称:“洋种子按粒卖,国产种子论斤称。大路货泛滥,同质化严重。”虽然只是一种戏言,但在戏言的背后,也反映出了种业科技不强、种业创新不够的体现。


  不过,随着种业进入新时代,种业的发展在科技革命的带动下,实现了创新体制机制的重大转变。如今,我国种业在转变和调整的大背景下,过去那种戏言也早已成为过去。


  在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种业发展速度较快。据张桃林介绍,2018年,我国品种权申请量4854件,位居世界第一。截至目前,全国选育农作物品种4万多个,申请职务新品种保护达到了2.7万个,受权品种超过了1.1万个,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以矮化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为代表的突破,给农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推动了农业主导品种的更新换代,两种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


  稍早之前,业内分析专家朱翔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当前,我国现有农业科研机构达到了1000多个,从事育种科研的专业研究所近500多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共育成各类农作物品种达到5000余个,搜集、整理种质资源35万份以上,可以说,科研育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仅1997年-2000年全国通过国家级审定的品种就达284个,相当于我国“八五”期间审定品种总数的2.41倍,年审定品种总数相当于“八五”期间审定数的4倍。


  随着科技创新不断改革,我国从事种业的企业获得新品种权数量也已经超过了科研单位,成为育种创新新主体。这不仅带动了种业产业化,规模化,更提升了种业发展的竞争力。


  一粒种子的重任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品种可以成就一个产业。”随着一次次种子品种不断突破,我国的粮食产量也不断飞跃。


  襄阳市张家集镇何岗村村民康旭曾对媒体表示:“好粮要好种,我们选了小麦高产稳产品种‘华麦1168’,选择麦苗已经分了3个蘖,拔了2个节,整体苗情好过去年。只要后期田间管理跟得上,小麦亩产能突破1000斤。”


  “目前,种业在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未来在扛稳我国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和责任将更加繁重。”姜文来说,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快育种创新力度,选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为粮食安全奠定种业坚实基础。另外,处理好种业权益分配,让种业创新者拥有其应该享有的权益,吸引他们继续攻关创新,为他们创新继续提供动能,同时对营销企业采取必要措施增加其吸引力,鼓励他们推广新品种,也让用种者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正确处理好利益关系。


  国际种子联盟(ISF)秘书长迈克尔·凯勒(MichaelKeller)在近日举行的2019中国种子大会上表示,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病虫害、水土流失等带来的挑战,应以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满足与日俱增的粮食需求,关键在于良种。


  朱翔说,无论是在增产,还是在抗病、抗虫、抗旱等方面,都比老品种有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在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等新品种的选育方面,一些品种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育种方法上,植物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育种方面也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推进农业共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这些都对种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张桃林说,首先,种业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继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从长远看,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紧平衡将长期存在,突出抓质量,并不是放松数量。同时,要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确保中国粮食用中国种,这是种业发展的硬任务。


  其次,要为农业绿色发展发挥源头先导作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是推进农业共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种业要为农业技术变革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最后,要勇于争创现代种业发展新局面,做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下,种业作为农业发展的“芯片”,要站在新的历史舞台乘势而上。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政结合的中国特色种业创新体系。


  “争创现代种业发展新局面,做强农业高质量发展‘芯片’。同时,将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种业创新体系、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的‘三大’体系。”张桃林说,未来,种业将着力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政策引导,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走差异化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种业企业群。


  姜文来认为,培育良好的种子,一方面要建设好种质库,为粮食安全储备好种质资源,保护种质的生物多样性,避免种质资源的遗失;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种子的比例,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种子,如小麦、水稻种子要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切忌让外国企业掌握掐我们的脖子。(记者 梁文艳)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