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基建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3-24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从2018年底以来中央历次重要会议提及的相关内容看来,这个“新”字的核心体现就在 “数字化”。过去20多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应用不断成长为各行各业注入活力,已充分证明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促进作用。而今面临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世界,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正成为全球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快推进 “数字新基建”,不仅是当前对冲疫情、拉动投资、提振经济的 “紧急之需”,更是关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 “长远之计”。


  如何理解数字新基建


  当前对 “新基建”的讨论众多,包括其中的 “数字部分”都还没有明确的边界范围。基于对各方提及的不同数字技术领域的共性归纳,


  “数字新基建”可以认为是指面向数据感知、存储、传输、计算能力需要的新一代智能化基础设施,主要由与数据相关的基础软硬件构成,数据资源则贯穿其中。


  具体而言, “数字新基建”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网络层,为数据流通提供基础网络等的设施系统,包括5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IPv6、交换中心等;二是算力层,是支撑存储和处理分析数据资源所需的设施系统,包括数据中心、节点计算中心和云平台等;三是算法层,是控制和管理物理设备的程序系统,包括数据分析算法、人工智能等;四是应用层,一类是支撑数字技术应用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通用软硬件基础设施,如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还有一类是对铁路、电网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如数字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


  当然作为新概念,目前对 “数字新基建”的定义仅是大框架,为的是尽量覆盖各种可能性。随着业态的丰富, “数字新基建”的内涵将会更加丰富具体、而外延也会更为明晰。


  数字新基建有哪些核心价值


  我国对 “数字新基建”的重视,以及行业积极热烈的响应,反映出的不仅仅是短期经济提振的需要,更蕴含了长期经济、社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期待。与过去 “铁公机”为代表的传统刚性基建相比,新基建由于 “数字化”而具备了柔性,从而能够更有效应对不确定性。


  首先,能避免经济强刺激措施产生的副作用。 “数字新基建”具备多方连接力,能有效连接与契合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需要。同传统的公路、铁路、房地产相比,数字基础设施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对资源、能源占用比更低,附加值更高,可复用性更强。


  其次,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疫情期间,多个大数据平台有力支撑了多省市政府部门、社区街道等的疫情防控工作;疫情过后,各类大数据分析工具提供了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的决策支撑,及时有效解决产业链复工中的痛点、难点,大幅加速企业复产复工。


  最后,有利于加速实现产业基础升级。在技术领域方面,当前我国已实现局部突破,但很多领域还存在各种短板,如90%以上的高端工业软件市场被国外厂商垄断,操作系统、开源软件等产业基础还高度依赖国外。着重发展这些 “数字新基建”,才能有效支持产业加速升级。


  我国数字新基建已初具规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我国数字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4.8%,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数据积累量暴发式增长,我国数据总量达到7.6ZB,预计到2025年有望增至48.6ZB,在全球占比将超过27%。


  网络层方面,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5G专利申请量占全球31.8%,5G国际标准数量、贡献方面也位居第一,5G等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算力层方面,美国数据中心起步较早,已占据全球40%的市场份额,而我国作为网络大国和数据大国仅占8%,相较而言,我们的增长潜力十足、发展空间还很大。云计算的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10%,并继续以每年至少20%的速度快速增长,云计算市场开始进入行业云时代。


  算法层方面,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人工智能专利数量约占全球30%,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应用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市场活力尤为突出。


  应用层方面,我国在数字基础设施应用上不断创新,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已达69万台、工业APP数量突破2124个,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升级,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城市大数据等各类应用日渐成熟。


  未来数字新基建的关键着眼点


  一是加快部署5G网络,建成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品质优良、高效运营的5G精品网络,积极探索5G在物联网中的丰富应用,培育基于5G技术的新产业和新服务。


  二是统筹布局数据中心,以推行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为抓手,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共建共享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分区域、分场景选取差异化发展思路。


  三是夯实工业互联网基础,聚焦工业互联网网络设施建设,深化5G、时间敏感网络、软件定义网络等应用,持续提升平台连接设备和互联能力,并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四是加快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改造升级,全面推广物联网感知设备应用,提高传统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率,形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


  五是加快数据资源全要素流通,推进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鼓励数据交易市场与大数据园区、产业集群对接,培育新兴数据市场。(作者: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尹丽波)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