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自贸区的难得机遇


时间:2013-10-16





  国庆前夕,在上海浦东举行的一个简短又相对低调的挂牌仪式开启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征程,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继上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以及本世纪初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从全球看,目前有600多个自由贸易港,著名的自由港有香港、新加坡、亚丁、迪拜、贝鲁特、汉堡、巴拿马等20多个。

  上海自贸区挂牌之前,在股票市场上已经掀起过一轮爆炒自贸区概念股的狂潮,可见中国投资者对自贸区前景何等看好!不过一般投资者看好的理由还是以往认为政府会因此出台一套优惠政策的惯性思维。从已经公布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可以看到,这次是以开放促改革,主题是制度创新而不是一般投资者惯性思维的那种政策优惠。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需要打造转型和升级版的需要,也是因为制度创新才能够从根本上给中国经济发展开创出一条持续稳定发展的新路子,从制度创新的本身来看,其社会成本付出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而且是容易在其他地方复制和推广的,因而不仅可以在上海取得带动经济发展的成效,也比较容易推广到全国其他地方去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明显有别于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改革创新思路。

  在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之中,最让人为之眼前一亮的就是“负面清单”。以往我们对外商投资都是实行“正面清单”,一直采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模式,所有的外商投资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只能做清单上的事情。而“负面清单”是给不开放的行业和受限制的商业活动列清单,明确地告知哪些领域和行业是限制或禁止外商活动的,只要未列入清单的,都属于可投资的范围。如今执行“负面清单”,那就意味着在该清单划定方框之外,投资人都可以自由抉择投资。这是上海“自贸试验区”与以往各地“保税区”的根本区别,将会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将市场行为的主导权更多给予市场主体,促成政府从管理型逐步转变为服务型等一系列变革,进而能尽最大可能释放制度改革红利。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7日的会议,明确要求“国务院要加强领导,上海市要精心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明确各部委放权,上海直接对中央负责,充分调动一线的创造积极性。显然,办好上海自贸区,一是上海市政府的改革魄力和创新思路;二是参与自贸区运作的各个企业与个人投资者要有饱满的改革激情、充足的改革动力、发现大机会的眼力和创新的制度改革思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史证明改革开放的每一个关键性的突破推进,除了顶层设计之外,重要的是处于一线的改革者的探索,毕竟人们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上海自贸区对有色金属行业今后的发展、对我们实现建立有色金属强国的梦想无疑是一个值得努力抓住抓好的大机遇。例如,实施“负面清单”的改革不仅是对外资的,这种政府对经济管理措施的改革必定会推广到对内资投资的管理,毕竟改革走到了今天,内外资已经到了享受同等国民待遇的阶段,这对我们行业大幅度降低投资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更好地抓住转瞬即逝的宝贵市场机遇是大有好处的。上海自贸区实施自由贸易对关税的减免自然是有利于涉及进出口业务的有色金属企业效益的提高。28平方公里自贸区内高度云集的诸多内外资企业当然会使入驻自贸区的有色金属企业有更多的贸易机会和便利,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实行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金融改革措施,将给有色金属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实惠。民营资本可与外资合办银行可以打破现有银行业垄断的局面,对有色金属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选择无疑是有利的。融资租赁行业放宽准入限制以及服务业开放等措施为有色金属企业的运行提供了更好的外部服务条件,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今后随着上海自贸区更多改革措施出台,必定会给入驻自贸区的企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上海自贸区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有意愿、有实力的有色金属企业不妨抓紧时间认真研究结合自身业务实际一试身手,在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占得先机。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