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不能光靠罚款


作者:邢力    时间:2013-08-08





《反垄断法》出台已有多年,但今年以来,《反垄断法》发威的次数却骤然增长。从年初对韩国三星、LG,中国台湾地区奇美、友达等6家大型面板生产商开出的巨额反垄断罚单,到对茅台和五粮液两大酒业巨头所作出的反垄断处罚;从对合生元、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雀巢、雅培等多家知名外资奶粉企业的反垄断调查,到对包装业巨头利乐和上海黄金饰品行业的反垄断调查……《反垄断法》四面出击,风头正劲。

  这些处罚中,有消费者熟悉的企业间的横向垄断,也有白酒、进口奶粉等这类看似充分竞争行业中暗藏的纵向垄断。如今看似竞争激烈的进口汽车价格虚高的背后也存在着纵向垄断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如何治理这一垄断行为进行思考。

  横向垄断往往简单易懂,证据确凿,罚单巨大,杀一儆百,惩治效应立竿见影;而纵向垄断却往往很难通过一张罚单、一次曝光就得到根治。在国内消费市场上,许多行业其实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现象,比如汽车、日化、烟酒、服装等等。这种纵向垄断往往出现在市场中有强势地位的品牌中,有两个突出的表征,一是在同一地区内的不同销售网点销售的同一商品售价大致相同,比如中华烟的价格不管在烟草专卖店还是各大超市的价格都是铁板一块,毫无还价或促销空间。二是同一商品在不同地区的售价会有很大差别,比如在广州某营销商处只卖100元的商品,但到了上海却要300元。广州经销商会告诉你,之所以能卖这么便宜是因为他违反了生产商的规定,跨过自身覆盖的销售区域销售商品。各大厂商对这种“窜货”行为深恶痛绝,因为它会造成市场价格混乱,甚至严重影响厂商声誉,但其背后却也暴露了厂商所获得的超高利润空间和纵向价格垄断的现象。想要根治这类垄断现象,除了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相应的制度建设恐怕也是不可或缺的。

  垄断是伴随着市场经济而生的副产品和毒瘤,只要市场经济依然存在,垄断就依然可能会对市场经济的运行造成伤害。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对垄断行为的查处力度还远远不够。哪怕是在《反垄断法》出台后,也大多只是“打打苍蝇”而已。衷心希望今后有关部门能够更好地举起《反垄断法》大旗,不光“打苍蝇”,还要“打老虎”,把反垄断进行到底,还给消费者一个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来源:《理财周刊》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