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化不是简单做减法


作者:蔡恩泽    时间:2013-07-09





当下,中国银行间流动性危机似乎暂告一个段落,但市场紧张的气氛还未散尽。笔者认为,这只是我国经济转型之痛的开始,未来中国还必须面对去产能化,而去产能化是经济转型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

产能过剩一直都是个沉重的经济包袱,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去”会引起GDP下降,地方官员的业绩簿不太好看;“不去”,则经济转型成为空谈。

可是,过剩的产能在沙滩上堆积起高耸的GDP大厦,壮观是壮观,根基不牢,其引起的负面连锁反应不可等闲视之,可能导致产品积压、价格降低、通货紧缩,从而使企业效率下降,银行受拖累,金融风险增加,最终是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资源浪费。而这种负面效应已凸显端倪,如近期占据甲醛下游半壁江山的人造板行业由于产能过剩,部分已处于半停车状态;又如继华东地区的环氧乙烷市场产能过剩之后,华中地区也在迅速从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二季度环氧乙烷市场一路猛跌。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绊脚石,必须下大力气搬开,长痛不如短痛,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去产能化操作,促进经济转型。

从市场规律来看,对过剩产能进行整合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历史上任何一个新兴产业从萌芽、成长到壮大,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一个挫折的过程,其中包括从一哄而起到优胜劣汰的痛苦嬗变,最终是适者生存。只有更多企业倒闭破产,产量供大于求、产品价格直线下跌的局面才能缓和,企业才能购买更多设备并投入新技术,积蓄内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但是,去产能化不是简单地做减法,这是一场观念、机制乃至体制上的变革。

去产能化在减掉一部分过剩产能的同时,要甩掉盲目追逐市场的跟风习俗和浮躁心态。产能过剩的背后是企业和政府的心脏在浮躁地跳动着。企业要利润,地方政府要政绩,而资本又从中推波助澜,使得我国一些紧俏行业热火朝天。中国的商业景观是,看到市场上哪样东西赚钱,企业便一哄而上。一些企业缺失产业理想,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仅仅渴望“一夜暴富”。个别产业资本,已经有了自己的主业,在别人投机时,也盲从跟风,政府也极力扶持这些跟风的企业,于是堆积起浓厚的投机泡沫。

去产能化在减掉一部分过剩产能的同时,也要注意产业整合时,企业文化融合的问题。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若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各想各的心思,企业形不成合力,整合就成了拉郎配,捆绑不成夫妻。

产能过剩并非一朝形成,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调减相对落后的产业,一方面培育壮大先进产能,通过产业此消彼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解决产能过剩既要做好“减法”,更重要的是做好“加法”,提高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只有如此,产业经历短暂转型阵痛后,才能走上一条更长远的发展道路。

来源:中国化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