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楼市“双向调控”误解为不准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9-24





  今年8月份以来,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频出。而在西安、广州、东莞、厦门、海口等地加码限购、限售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同时,昆明、岳阳、惠州、唐山、桂林、沈阳、江阴等地则发布了“限跌令”。


  有的防持续升温,有的防快速降温,“限涨”与“限跌”并存,无疑意味着我国楼市已进入双向调控节奏——这不是单向施策,而是“托底”“盖帽”双向发力,对涨得快的“降虚火”,对跌得猛的“托住底”。


  而这也是基于我国当前楼市的特点:就在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涨幅总体延续回落态势,整体趋稳。与此同时,楼市分化局面也愈发明显,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仍呈高位维持态势或房价上扬势头,部分非热点三四线城市则在强调控之下成交持续低迷。


  毫无疑问,无论是大涨还是大跌,都与“稳字诀”相悖。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到,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强调稳字当先是因为,房价大涨大跌、剧烈波动,不仅会给市场带来强烈冲击,更将带来金融等方面的风险隐患。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涨”字框定了我国楼市的基本面,以至于很多人对限涨式调控习以为常。相形之下,对“限跌”做法则不太理解,认为这是用有形的“托底”之手干预房价正常回调,属于“行政的手”伸得过长。


  但这其实是对限跌式调控的误解。房价正常下跌当然没问题,但不是所有的跌都正常。一些非热点城市的限跌措施,并不是规定房价不能跌,只是不允许借违规竞争性降价来干扰市场秩序、造成风险隐患。


  时下,随着“三道红线”、集中度管理等政策的出台,加上房地产销售行情降温,部分房企“高杠杆,高周转”模式遇到了瓶颈,回笼资金应对“高负债”的压力也剧增,房企为此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本也无可厚非。


  但也需要看到,一些房企又用恶性竞争将行业带进了“内卷漩涡”,比如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并在质量标准上玩手脚等。一些地方出台的“限跌”措施,针对的正是这些违规违法行为,可谓是有的放矢。


  事实上,双向调控的“托底”和“盖帽”,对应着对正常居住性需求的兜底,对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抑制。“限跌”不是为了打压正常的居住性购房需求,正如央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时特别强调的,要防止政策调整误伤合理的市场需求,楼市调控不会也不该拿合理市场需求开刀,要的是精准发力。


  因此,双向调控讲究的,不只是分类施策,还有因地因时制宜。以河北唐山为例,1年前,唐山还是楼市热门城市,曾因房价上涨过快被约谈;随着楼市转冷,今年8月中旬又通过约谈,打击恶意降价行为,保持市场健康平稳。


  说到底,稳定的市场,必定是个有涨有跌的市场,但肯定不是个暴涨暴跌的市场。对楼市较热的城市“限涨”和对偏冷的城市“限跌”,本质上都是以“稳”为主基调,围绕“房住不炒”的主题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的主线,相向而行。而通过“双向调控”不让楼市偏离“平稳健康发展”轨道,也是我国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转自:新京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楼市调控“半年考” 漏洞还待补上

    春节后各地密集部署的楼市调控,到现在已过去半年时间,调控绩效如何呢?因此, “打补丁”、“补漏洞”是下一步调控的应有之义。
    2017-07-21
  • 楼市严调控见效不能仅靠“限售令”

    楼市严调控见效不能仅靠“限售令”

    “限售令”有一定局限性,也并非“万能药”,且其本身依然没有摆脱行政调控的“窠臼”,或多或少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尤其无法摆脱来自地方政府本身各种利益的掣肘。
    2017-09-29
  • “一城一策”体现楼市调控智慧

    “一城一策”体现楼市调控智慧

    自2016年以来,本轮楼市调控周期持续进行,从一线城市、热点二线城市,到广大三四线城市,有关限购、限价、限售、限贷、限签的政策频频出台且不断加码。
    2019-04-03
  • 放开落户不等于放松楼市调控

    放开落户不等于放松楼市调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2019-05-2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