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网购节”泼点冷水


时间:2012-11-16





  “全场五折,一年仅此一天”的噱头,确实很吸引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在11月11日前收藏了一批不同种类的商品,“双11”当天查看发现,一些商品有25%~50%的降价,一些商品并没有降价,还有一些热销商品则直接被商家下架了。


  那么到了明年,一部分感觉上当的消费者还会有今年这样的激情吗?


  再者,当天的巨大销量是以牺牲11月11日前后一段时间的销量为代价的。阿里巴巴集团就表示,从11月1日开始,有近2000万名消费者已经将商品收藏或添加到购物车,等待11日零时到来即刷新页面付款采购。也就是说,这批消费者将购物行为延后了。而11日23时59分一过,一些打折商品瞬间恢复原价。面对突然涨价的商品,加之已在当天释放了足够的购物需求,消费者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或许都不会再大肆网购了。据网易惠惠数据监测,去年天猫“双11”后一周与前一周相比,全国200余家电商总体流量就下滑了24%。由此看来,“双11”以降价让利方式创造的新需求有限,但由于将近期购物需求都集中到了这一天,造成当日销量激增。


  此外,电商频繁的促销降价给供货商带来了压力。尤其是电脑类产品,价格已经相当透明,利润率不断下滑。在促销期间,电商平台对一款笔记本电脑的报价低得惊人。这相当于“压榨”供货商的腰包来给自己造势,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电商的供应链出现问题。


  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就对“双11”提出了质疑。他表示,本来可以实现平滑销售曲线,却人为地拱出一个波峰,“蚕食效应”未必真能带来多大的实际增量,还让商家的仓储、物流、客服等环节遭遇瓶颈。另外,这种促销行为也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消费者唯价格是从的陋习,拖着中国的电子商务公司集体远离健康的毛利率。


  对于电商而言,创造出所谓节日来吸引消费者并非长久之计,扎扎实实地提升服务和产品质量,长久的薄利多销才是王道。要知道,中华老字号都是经过风吹雨打靠诚信经营赢得人心的,如果只是做足噱头,忽视消费者的真实感受,再大的流量也难免“昙花一现”。

来源:中国民航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