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盯GDP应着眼GNP缩短与世界距离


作者:陈冰 綦伟 鲍传文    时间:2012-11-12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是十八大报告的亮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这不仅反映了现实要求,也是中国成为大国的必由之路”。

  “之所以说是亮点,是因为开放型经济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减少贸易摩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多,中国的大国地位就越能牢靠地支撑起来。”精神矍铄的沈骥如这样说。

  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靠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沈骥如说,“中国最傲人的地方在于日本、德国在二战后也有高速发展期,但他们只持续了10多年,而中国则持续了34年。”

  开放,缩短了与世界的距离,提高了中国的贸易额。比如说汽车业,过去是美国和日本争锋,现在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国。而中国的贸易额也在大幅提升,1978年仅有206亿美元,而在过去4年,累计进出口总额超过11万亿美元,经济平均增速保持在9%以上,连续3年拿到贸易份额上的“世界冠军”。

  沈骥如说,“中国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经济开放的结果。而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要靠开放。十八大报告专门论述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体现出了远见。”

  走出去着眼于GNP

  虽然中国的贸易总额在成倍增长,GDP保持了高速增长,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进出口不平衡的问题,对外投资不协调的问题,一一呈现出来,为中国抵御国际经济风险带来严重挑战。

  “如果不提高经济开放水平,有可能带来大麻烦。”沈骥如说,“举个例子,中国的钢产量比美、日、德、法、英、意、加西方七国加起来还多,卖不出去只好降价,以至于出现了‘卖一吨钢利润不如一盘小炒肉’的尴尬。”

  在投资方面,也存在不平衡问题。过去4年引进外资4000亿美元,对外投资2500亿美元。“这数据看起来喜人,但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处在产业链的末端,利润很低。比如,中国每年出口10亿台手机,出口比重占全球市场接近八成,但巨额利润都归属国外巨头,众多中国企业还赚不到1%的利润。假如没了外国订单,企业就很难维持。”

  沈骥如说,“我们不能再盯着GDP了。GDP是以地域为单位的,是本国公民和外国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中的相当份额都被外国人赚走了。而GNP才是中国今后所着眼的。GNP是国民概念,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中国人在外国赚的钱,也算在其中。”

  十八大报告中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强调进口和出口的平衡,就是着眼于GNP。企业走出去可能影响就业,但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利润率。“波音、空中客车的售价,要是用重量单位计算,和黄金一样,其价值在于科技含量高。遇到经济危机,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强,稍下调一下售价,难关就渡过了。”

  中国企业要改变经营思想

  国际化企业,是从国际市场摔打出来的。“‘走出去’就是走向国际市场,有些企业可能摔死了,少数企业则摔打出世界品牌,大笔赚钱”。沈骥如说,“那中国企业怎样才能走出去呢?首先要改变经营思想。”

  中国的企业经营思想,大多还处在小农意识中。“小富即安是最明显的特征。你看看,不少企业不愿给科学家高工资,不舍得在研发上加大投入,不把出色的工程师和技工当宝贝看,还自以为是地认为给了人家一个饭碗,殊不知这些人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因此,改掉‘老板意识’,认清科研带来巨大价值,企业才能走出去。”

  沈骥如说,中国企业走出去,还要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不怕麻烦,不图省事。“那些不怕摔打的国际化企业,为抵御风险穿了好多‘铠甲’,把研发投入打入成本,给分期付款投保,到国外闯荡先在国内为可能的坏账、意外的损失上保险。等风险真的来了,这些前期措施会让企业躲过风暴,起码不至于破产。”

  中国企业走出去,还要善于跑专利局。现在科技发明创造很多,获得专利的“金点子”不少,把视野放开,善于捕捉科研信息,企业可能快速转型。“生产蜡烛的企业,不能老想着如何把蜡烛做好,为什么不去问问爱迪生的电灯专利,去转业改行赚大钱。”

  走出去首选欧洲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企业走向何方也很重要。沈骥如建议,欧洲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一是欧洲对中国的技术转让、投资领域、海外并购,相比美国和日本,是设限最小的,加上欧债危机带来的机遇,中国企业可以捷足先登。三一重工收购了德国普茨麦斯特后,利用其全球销售网点,很快把自己的产品扩张到全球市场。二是欧洲是一个比较先进的大市场,法制环境好,中国企业经受住摔打,就能产生全球影响力。”

  说到深圳,沈骥如说这个现代化城市可以在企业走出去方面为全国创造经验。深圳的华为和中兴,已经在起先锋作用。深圳企业的科研意识强,创新能力好,是能够先行一步的。另外深圳毗邻香港,可以把香港作为中介,吸收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特别是可借此到英国发现商机,寻找产业支点。“英国的创造发明很多,创意产业全球第一,深圳企业家不妨到英国的专利局去看看有什么好东西。”(陈冰 綦伟 鲍传文)

来源:深圳特区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