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为王”永不过时


作者:赵晨    时间:2012-08-02





  “京赛同盟”瓦解,业界频频爆出巨头企业破产传闻,光伏行业“寒冬”期持续至今,大多数国内光伏企业已经在萧条和恶性竞争的氛围中迷失了自我。回想几年前,“技术为王”一直是光伏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光伏发电一元工程”、“2012年进入平价上网时代”都曾经发出了行业最强音,而自去年行业下行至今,却难再听到类似的声音。


  那些坚持技术创新的企业在“寒冬”中的日子如何呢?全球第二位的光伏设备厂商德国Centrotherm公司目前积压在手的订单金额达到5.082亿欧元,是因为其前瞻性的技术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去年以来他们连续刷新记录,目前该公司设备所生产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高达20%;多晶硅老大保利协鑫的订单目前排到了2020年,也是因技术进步而推动的成本不断下降,最终转化为产品价格优势。事实证明,市场不好绝不是产业陷入停顿发展的借口,“技术为王”永远不过时。


  当前,国内光伏产业“过冬”,更应坚持技术创新,加强研发,抢占全球技术资源。首先,应以促环保、降成本和提效率为己任,大力推行高环保、低成本的多晶硅生产技术研发,如冷氢化技术、低能耗还原技术、高效回收技术等;大力发展高效电池技术根据经验公式,效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成本将下降7%,如准单晶技术、N型电池技术等。其次,应继续加大光伏基础科研工作的力度,在吸收引进再创新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关键光伏设备、配套辅材的国产化进程,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替代性材料,布局新型光伏技术,如柔性薄膜电池技术、多结高效电池、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光伏电池等。再次,应加快开发和推广大容量储能技术,开发低成本、高稳定性、长寿命的储能电池,以在发电侧降低光伏发电随机间歇性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和在用户侧调节用电性能,使用电特性尽可能平稳。最后,企业应该鼓起勇气“走出去”,在国外单独或以合作的方式设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人才资源。或直接通过兼并或入股的方式,加快企业全球技术布局的步伐,并购一些拥有核心技术或专利的企业,以弥补我国在光伏基础研发薄弱和在新型电池研发投入不足等方面的缺陷。(赵晨)

来源:中国电子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