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桶盖之争”看制造业回归


时间:2015-02-27





  近日,一场关于“马桶盖”的论战愈演愈烈。

  事情缘起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一篇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文中称中国赴日游客往往购买大量小家电商品,其中马桶盖就非常抢手,因为日本产的马桶盖“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功能”,还适合在所有款式的马桶上安装使用。于是,日本免税店里的马桶盖,经常被中国游客买断货。

  吴晓波还提到日本电饭煲蒸出的米饭粒粒晶莹,不会黏糊,纳米水离子吹风机吹头发更加蓬松顺滑,陶瓷菜刀耐磨度是普通刀的60倍,省力又耐用。由此吴晓波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痛处”,如成本优势和渠道优势丧失,对转型创新抱有恐惧心态等。

  吴晓波此言论一出,便引出各种质疑声音,纷纷指日本家电业的优势早已瓦解殆尽,在技术领先方面无法与中国相比肩。

  著名策划人雷永军便指出,在广东顺德的很多工厂,都能制造出世界最先进水平的马桶盖,事实上这根本不是卫浴马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最先进的技术在于节水和冲刷效果,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具有世界领先的尖端技术。他还进一步提出,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中国制造”,马桶盖、电吹风、电饭煲等未必一定要产自中国,更重要的是拥有核心技术,发展“中国创造”,这才是中国进步的标志。

  其实,这场论战中没有谁是失败者,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思想碰撞,才能推动国内制造业不断发展。

  从“马桶盖之争”,我们应该看到制造业核心价值的回归,卓越的产品性能和消费者体验,才是制造业发展强大的根本,国与国之间的产业竞争是这样,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同样如此。

  对于身处调整时期的酒行业更是如此。以往我们曾经通过广告大战、终端为王、团购模式等不同途径,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而随着市场的理性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些传统的竞争模式已经力不从心。

  于是,酒企们又开始摸索尝试O2O、电商、订制等新的途径。

  对新渠道、新模式、新技术的运用固然重要,但我们更要反思产品本身的问题,作为传统型产品,酒之本身究竟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还能否带给消费者更高层次的体验?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诸如卫生洁具、厨具这样的传统产品,尚且因技术创新而不断升级,作为具有丰富品质、文化内涵的酒,更应该在这方面加大力度和加快进度。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酒行业在这方面的积极讯号,比如洋河微分子酒这样的颠覆性新品,年份潭酒这种打破行业传统格局的标准化产品,尽管它们亮相之初都或多或少受到质疑,因为对传统的过度挑战而引发争议,但我们必须肯定其进步意义。酒行业的创新不应该脱离产品而孤立存在,除了消费者感兴趣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创造消费者更喜欢的产品。

  让创新回归到产品本质,是酒业走向成熟、理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来源:华夏酒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