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不能依靠坐等政策


作者:李永钧    时间:2015-02-27





  截至2015年1月30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对《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公示期结束。

  《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从2016年到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贴标准将持续退坡。其中,2017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10%,2019年补助标准在2017年基础上再下降10%。在此之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实行的退坡机制是2014年和2015年的补贴标准下降10%和20%,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淡化和退出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目前所执行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可以说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效办法。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产销量从2012年的不足1万辆,发展到了2014年的大约8.5万辆,这主要归功于国家的财政补贴政策红利。当然,也与包括公车采购、免购置税、免费车牌等10余项对新能源汽车业大力推进的政策叠加息息相关。特别是2014年,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以及正在陆续扩大的汽车限购城市范围,都在从各个层面助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既然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那么补贴退坡是否应该存在?又应以什么作为补贴退坡的临界点?从新能源政策补贴实行退坡机制起,这一争论就未曾停歇。

  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退坡,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企业无疑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化竞争。

  新能源汽车要发展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结论,关键问题是怎么发展,新兴产业也不能一直靠补贴维系。长期指望国家的财政补贴政策红利,是不太现实的做法。企业必须抓紧时间进行研发,追赶国外先进水平,而不是一味坐等政策。实际上,丰田20年前开始研究新能源汽车时,日本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

  国家发放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本意只是鼓励其发展,而不是将其一味“供养”起来,毕竟,温室里的花长不大。因此,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淡化和退出成为必然。

  在补贴退坡的新常态下,为能在有限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最大限度地发展,一场厮杀和争夺不可避免。不过,无论有多艰难,发展新能源汽车仍是现阶段汽车企业无法绕开的一条路。

  从汽车业整体发展角度来看,目前,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小有成果,但在政策红利逐年减少所带来的市场氛围下,颠覆现状,寻找新思路、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拿出适合自身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方法,才能尽快让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成熟起来。相信在新模式、新思路的衍生过程中,未来准入标准、手段、方式、主体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愈加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机制和体系将吸引更多购买力。或许到那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真正飞起来。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