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市不能缺少“中国因素”


时间:2014-12-30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而近期我国关于石油库存的消息也不断传来:首先是在G20第九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讨论能源议题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言宣布,根据20国集团在数据透明度方面的共识,中方将定期发布石油库存数据;紧接着,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称,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建成投用。该工程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1243万吨。

众所周知,中国既不是国际能源署的成员,也未加入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因此没有公开数据的强制性义务。而且,中国虽然已是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未掌握定价权,数据公开利小弊大,会被国际石油价格操纵者利用来兴风作浪。因为这些原因,中国一直视石油库存数据为事关国家能源安全的秘密,。那么,为什么现在宣布将定期发布石油库存数据?笔者以为,这可以从几方面来分析。

中国决定公布石油库存数据,是为换来国际能源合作。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期待国际能源合作,尤其是与20国集团共同建设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培育自由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全球能源大市场,共同维护能源价格和市场稳定,形成消费国、生产国、过境国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格局。而要形成这样的国际合作,就必须增加石油生产与消费的数据透明度。中国宣布将公开数据透明度,既表达了建立国际合作的期待与诚意,也体现了以行动对建立这种合作的态度与支持。

中国决定公布石油库存数据,体现出通过国际合作稳定国际油价的信心。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经过11年的推进,虽然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建成投用,但储备能力仍然不高,加上中国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极小,公布石油库存就意味着风险增大。若非对国内石油储备水平稳步提升、国际合作稳定国际油价抱有信心,确信国际合作可以减少公开数据带来的弊端,中国不可能冒风险公开石油库存数据。

中国将公布石油库存,也表明了进一步开放的决心。数据不公开不透明,与国际市场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相悖。中国的石油库存数据不公开,导致国际石油贸易商很难准确判断,以致在与中国贸易商做生意时处于劣势,这损害中国大国形象,不利于中国加强国际合作。从国际石油市场的经验看,库存数据对于石油交易和定价非常重要。库存数据不公开,极易引起游资疯狂炒作,导致国际市场油价大起大落,这对全球对中国都不是好事。

更重要的是,中国公开石油储备数据,也体现了中国扩大对国际油价影响的决心。国际油价缺少“中国因素”,使中国在国际油价波动中处于被动。可以预言,推出石油库存数据发布制度,能够提升我国在全球石油市场价格形成中的话语权,意味着全球石油市场“中国因素”从此现身,其积极影响不可估量。

来源:中国化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