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制乳风波 谁赢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4-09-01





  这几天,几位职业打假人又把中国乳业的巨头们折腾得不善。在重庆、在西安,在法院、在报端,叶光和他的小伙伴们展开了一场对调制乳的集体诉讼。

  很难用“善恶”作为标准来评价职业打假人这种放眼全世界只在我泱泱大中华才存在的职业,有人叫他们“诉棍”,也有人觉得他们确实推进了中国商业领域诚信建设的步伐。对于企业,尤其是一些巨擘,打假人就像野牛身上的虻虫,抽不冷子叮一口,出血,但不那么疼。大部分企业都不爱和打假人周旋,自个儿皮糙肉厚,丁点儿的血也不算大事儿,一咬牙也就扛过去了。

  这次好像有点儿不同。

  那些按老理儿遭了官司就躲一边儿不言语能和解就和解的企业,这次开始叫板了。蒙牛最积极,好像出事儿第二天,蒙牛市场部出来解释调制乳是怎么一回子事,还搞了个挺萌的微卡介绍调制乳。行业协会也还算给力,尽管一如既往地慢半拍,但是他还是挺身儿说了他应该告诉公众的话:不拿调制乳当牛奶是错误的。

  回到标题,调制乳风波,谁赢了?

  对于我,一个不喝牛奶的人,两周时间里,我对调制乳的认识有了180度的反转。最初,在职业打假人的教育下,我觉得调制乳基本就是弄点儿奶粉兑上水再撒把糖啊椒盐啊什么的然后告诉你“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和中华鳖精一个意思的垃圾。后来,奶协、营养专家站出来一解释说老实话,专家的话我也是半信半疑,还得百度百科一下,我才弄明白,实际上调制乳是一种比纯牛奶还牛的牛奶。

  所以答案是:在我这儿,调制乳赢了。

  好吧,来点儿高大上的吧,这其实是一场公关战役,攻防双方都很好地利用了媒体这颗棋子。

  大概脉络是这样的:第一回合,打假人找到一家媒体记不清是羊晚还是新快报了爆料,哥要在重庆打官司,告蒙牛欺骗消费者。蒙牛好像也没什么靠谱的回应,估计还在皮糙肉厚打算咬牙扛过去的阶段。第二回合,打假人通过另一家媒体放出两记大招:企业把调制乳当牛奶卖是蒙人,调制乳就是一吨牛奶里掺20%的水赚黑心钱的。我是这个时候才知道有调制乳这种东西的。

  到这个时候,蒙牛顶不住了,看着打假人如此猛黑调制乳,牛哥觉得不还手太冤了。实话实说,从整体表现来看,蒙牛这次的公关还是让人刮眼珠子相看的,他把一场危机变成了一次科普。首先有个简洁回应,一,我标了;二,为了让消费者瞅得更清楚,我改了。然后科普,告诉消费者调制乳其实很靠谱;接下去找了一堆帮手背书。至此,像我这样的看热闹的人士基本明白了牛奶、纯牛奶、调制乳的关系。用杨坤在中国好声音里的话,蒙牛这次是“扛大旗”的。

  而另一家乳企伊利的套路截然不同,尽管自己的产品也被打假人告了,但伊利基本是闷声发大财,用江湖儿女的话,别拿伊利的奶乱搞文章。明哲保身绝对是最安全的策略,但是对公众来说,似乎缺了点儿说清真相的担当。

  当然,对于我们这种业外人士而言,真相假象也搞不了那么清楚,官司不是还没开庭吗,既然是官司,就肯定公婆都有理。

  有一点一直没想明白,既然调制乳是个好东西,企业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说出来呢?填个鼻子弄个假奶的明星藏藏躲躲也就藏藏躲躲了,您一个卖真奶的,何苦呢?何必呢?

  今天消费者的智商,早就不是鳖精那个年代了。




  转自:中国消费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