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让互联网金融步入正轨


作者:黄盼盼    时间:2014-08-30





恍惚一夜间,互联网金融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这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加深了人们对普惠金融的认识。

长期以来,公众对便捷融资和高效投资的强烈渴望,与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单一和能力不足间存在着严重矛盾。这种脱节,不仅制约着金融业的创新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说,也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的诞生。长期被传统金融服务压抑的公众需求仿佛瞬间打开了闸门,不同的互联网金融形态,迎合着不同的需求。P2P网贷、众筹、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基金和保险等各色互联网金融形态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并迅速发展。

然而,瞬间被释放的需求犹如滚滚波涛,各种为迎合这种需求的金融平台和机构纷纷面市,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所难免。公众在享受普惠金融便捷与高效服务的同时,也为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各种乱象和风险所困扰。

新的问题出现了:互联网金融债权人对债务人偿债能力的掌控需求,与债务人真实信息不透明间形成了新的矛盾,且已成为制约互联网金融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宜疏不宜堵。

任何创新,起初阶段由于各种规制的不健全,难免会出现种种乱象。此时如果强力管制,便会遏制创新。反之,如果在一定范围之内,引入科学合理的机制,引导其自我调节并逐渐步入正轨,不失为一种良方。

近日,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提出了“双向参与两类评级”的互联网金融风控模式,即由大众和大公共同对债务人的市场准入及偿债能力进行评级。通过建立相应机制吸引亿万互联网参与者展开大众评级,在此基础上,专业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凭借多年评级标准和实践沉淀的专业水准再进行专业评级,得出相应的评级结果。这种机制,不仅通过市场准入评级对债务人在发生互联网金融信用关系之前进行风险把控,还通过偿债能力评级对债务人进行动态跟踪评级,将专业评级机构评级与广泛参与其中的大众评级结合,由此设定科学合理的准入门槛,客观真实呈现参与者的偿债能力,让广泛分散、相对封闭的互联网金融参与方的信用信息通过这一模式进行对接,既保护债务人的利益,又能很好地控制平台和债权人的风险,为全程把控互联网金融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全面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大背景下,将第三方信用评级引入互联网金融行业,让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步入正轨,是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力补充和完善。这样的创新,值得推广,也理应得到支持。(黄盼盼)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