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悖论缘何大行其道


时间:2014-07-29





  近年来国内电石市场持续低迷,产品价格长期漫步于下降通道之中。而与之对应的是生产装置整体负荷率常年过低,众多企业惨淡经营。然而,令人不解和担忧的是,在目前电石产能逼近4000万吨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有数千万吨在建或拟建产能在觊觎这个凄惨的市场。笔者希望通过解剖电石现象来一探究竟。

明知前景很惨淡,纷纷涌来为哪般?显然,这种行为是非理性的投资盲动,是损人害己的无序竞争,而绝对不是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果,或许为我国市场独有的畸形产物。

希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初衷,是追求资源的投放有序与高效,市场的供需适当与平衡。但纵观电石市场,却是与此相悖的,尽显紊乱、失衡和浪费。其后果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电石市场对此种背道而驰的行为表现出毫不在乎的麻木。

企业不去研究市场与资源配置关系,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误导因素。自身原因是,市场分析过于简单和一厢情愿,忽略上下游协调发展,对价值规律和供需关系认识粗浅。具体误导理念为:片面认为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就越强,唯有大才能获得市场话语权,谁不扩能谁就是死路一条等。特别在电石行业,还有不达到一定规模就不能获得煤炭资源配置和自备电厂权的制度约束,所以,业内企业往往是从这种角度考量投资与市场,其实是避重就轻跑偏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主旨与精髓所在。

其外部因素主要是,企业一般难以摆脱当地政府的挟持与诱导,动辄打造千亿、万亿产业的鼓噪让企业心旌摇动,欲罢不能中在贡献地区经济总量的同时,也对关乎自己存亡的市场给予了冲击。

须知,在一个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行业里,企业的最终结果只是把廉价产品拿去交学费。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电石企业为了给过剩产品找出路,最好的办法就是低价出售,实现产品形态向价值形态的转变,从而购入原辅材料维持再生产。电石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电石开工率常年平均低于60%,这其中除包含巨大的装置闲置损失之外,还要照常支付昂贵的融资费用。这既让众多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也通过流通的传导和共振作用,最终对市场形成极大伤害。

窥一斑而知全豹。当前,国内化工市场中,像电石行业这样的悖论大行其道,氯碱、纯碱、硫酸、盐酸、合成氨、黄磷等等,都与之类似。似乎越是基础产品这种情况越是突出。然而,必须明确的是,符合规律,就有利于市场培育和健康发展;悖论盛行,则除了损失别无益处。因此,企业要尽快补上市场与配置资源关系这一课,这对自己、对整个行业都是有好处的。

来源:中国化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