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住不炒”定位不能因“疫”而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3-03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保持总体平稳态势,房价涨幅稳中有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2020年1月,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环比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这一平稳局面既有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发挥作用,也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端整体保持稳定,供给端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从需求端看,虽然受疫情影响,春节返乡置业按下“暂停键”,但刚性住房需求并未消失,只是将延后释放,房地产市场需求整体稳定,疫情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总体影响不大。从供给端看,受疫情影响,房地产在建项目集中复工难度较大,可能导致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如期交房;同时,售楼处现场暂时关闭,将导致销售回款减少。此外,商业地产的租户延期开业,在现金断流的同时,还面临租金压力,住房租赁市场则出现客源减少。


  在这一特殊时期,要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继续“因城施策”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一是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停工对房地产市场供给端的影响较大,各地应在确保疫情防控需要的前提下,加强疫情的分级分区管理,有序推进房地产企业办公场所、售楼处、项目施工现场全面复工。房地产租赁市场方面,应积极稳妥推进商场复工开业,逐步畅通社会商品流转,支持业主减免租户租金,同舟共济共抗疫情。此外,还要逐步推进房地产中介复工。


  二是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主动应对。积极发挥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观能动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灵活自救措施,支持“线上售楼”,地方政府协助做好“网上购房展”“网签”和“不见面”政务服务;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促销,加快销售资金回笼,增收节支,提升流动性水平。


  三是需求端政策要保持连续、一致和稳定。虽然疫情影响到房地产市场销售,但并没有实质改变市场需求总量,合理的房地产市场需求不会凭空消失。历史经验表明,房地产需求端的政策细微变化,很容易引致投资投机性需求卷土重来,使得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付诸东流。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地方房地产需求端政策也需要保持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当前重点是落实金融管理部门和住建部相关政策,有效缓解因疫情影响导致部分个贷还款压力上升的情况。


  四是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疫情会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预期,为缓解疫情对房地产供给端的冲击,近期部分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临时性支持政策,但“房住不炒”定位并没有改变。在强化疫情防控同时,也要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及时有效消除网上不实言论的负面影响,确保房地产市场预期持续稳定。


  五是完善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因城施策”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发展商业住房租赁市场;深入开展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动完善基本住房保障体系。(陈涛)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房住不炒”需要长效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房住不炒”需要长效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趋缓态势下,我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政府仍坚持“房住不炒”,继续“因城施策”,从银行房贷和购买资质要求等方面持续限制
    2019-10-15
  • 坚持房住不炒 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坚持房住不炒 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近期,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销好转,市场运行指标出现边际改善,主要是前期需求集中释放的结果。不过,也应警惕炒作苗头,需要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综合施策,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严防楼市投机炒作露头,全力促进楼市平稳健康...
    2020-06-26
  • 让房住不炒为高质量发展腾挪空间

    让房住不炒为高质量发展腾挪空间

    随着疫情冲击影响日渐减弱,我国房地产市场波动也渐趋平稳,各地对房地产投机炒作的管控力度有增无减,房企融资行为也在加快规范之中。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涨幅略有回落,市场交易行为正向理性回归,楼市正在...
    2020-10-23
  • 坚持“房住不炒” 未来楼市加杠杆空间有限

    坚持“房住不炒” 未来楼市加杠杆空间有限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总体稳定、同比涨幅有扩有落。
    2021-01-2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