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话语权”缺失孰之过?


时间:2014-07-25





  日前,国家林业局下发通知,公布了全国林业知识产权试点合格单位名单,共有两批次53家单位通过了考核验收。尽管越来越多的林业单位跻身自主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值得“点赞”,但对于家族庞大的林业产业而言,“53”这个数字本身就从侧面揭露出产业发展的“短板”所在。

  放眼整个林业,且不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位有几何,其中有哪些单位已经拿到了全国林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的“录取通知书”,又有哪些单位正在暗自发力想要冲进试点单位的“象牙塔”,单只论这些单位在整个林业单位中的比重,那么林业发展的劣势就显而易见了。

  当然,制约林业发展的不只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单位这一项,林业企业缺少专利技术、国际认可的资质认证不足都成为林业发展的羁绊,而这些羁绊最终导致相关行业、相关企业市场话语权的缺失。那么“话语权”缺失孰之过?

  政府之过?有人将市场话语权缺失归罪于政府扶持力度差强人意。国家林业局设立全国林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的初衷是为了让企业能够在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享受更多的资金、政策支持,让林业单位在技术层面上掌握更多话语权。国家林业局由上至下的顶层推动力度可见一斑,然而这样国家层面的推动对整个林业而言还太少了,很多相关扶持政策还悬在半空没有落地,毕竟只有政策接了企业的“地气”,扶持才真正具有意义。

  企业之过?企业是市场行为的主体,企业“不争气”,或许是市场话语权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统而言之说企业创新意识不强,肯定会有一部分林业企业“喊冤”,可除了这些“喊冤”的企业,真正在技术创新、资质认证方面交上满意“答卷”的企业又有多少呢?

  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可现在行业核心技术大多被大企业所“垄断”。大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强,并积极与国际“接轨”,在技术做后盾的前提下认证相关资质。反观中小企业,一方面,企业创新意识不足,企业“掌门人”只谋求眼前蝇头小利,缺乏战略眼光,不愿意在技术创新方面下“血本”;另一方面,对一些小企业来说,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金、人才、设备投入,对本就薄利的小企业而言,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话语权”缺失,中国林业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遭遇过贸易壁垒,在产品定价等方面处于劣势。但我们也应欣喜地看到有一部分企业在弥补“话语权”缺失的弊端,深圳燕加隆地板公司研发的“一拍即合”锁扣技术突破了国际地板锁扣技术的“枷锁”,打赢国际官司“一战成名”;不少林业企业自发参与森林认证、质量体系认证等国际认可的资质认证,为争夺“话语权”打下坚实基础。有“过”即改,在政府、企业的双重推进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的“发声”会越来越多,“话语权”也将从“短板”变成优势。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