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调结构的办法促增长


作者:马志刚    时间:2014-06-06





  最近,开闸放水的“呼声”达到了一个新的小高潮。巴克莱银行刚刚发布的一份报告断言,一组规模可观的货币宽松措施将在中国出台。国内的一些机构和人士也敲起“边鼓”,认为随着楼市降温,来点“大的刺激”已箭在弦上。

  这种“呼声”貌似颇具建设性,实则危害极大。如果付诸实施,不仅无助于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而且会给经济转型埋下“祸根”,使得今后几年的日子更难过。继续坚持现有货币政策基调,用调结构的办法促增长,才是正确选择。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虽有所放缓,但发展总体平稳,增速一直处于合理区间,更重要的是就业形势较好。经济增长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就业。就业稳定,意味着当前改变现有货币政策基调、实施大规模刺激的必要性压根不存在。而且,7.5%左右的经济增长水平,与我国的潜在增长率相符,也符合增长速度换挡期的实际。我们要适应这个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不要经济稍有波动就大惊小怪。此为理由一。

  二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根源在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三次产业不协调,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使得我国单位能耗较高,环境压力较大,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地位;消费率偏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对出口依赖较大,使得国际市场一“感冒”,我国就容易“打喷嚏”。调整经济结构是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拓展更大增长空间的根本途径。

  三是开动“印钞机”不能解决眼下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题。现在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实体企业融资难问题仍很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票子印少了,而是因为钱都流到收益较高的虚拟经济领域去了。资料显示,银行的同业资产过去4年增长了250%。同时,融资咨询、授信承诺、财务顾问等方面收费偏高,有的甚至只收费,不服务;担保公司收取高额担保费用,有的比贷款利率还高等现象仍广泛存在,大大抬高了一些企业的融资成本。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疏通不了,发再多的货币,也没有用,到头来无非是吹大楼市泡沫、吹大虚拟经济泡沫,推高通胀水平。

  李克强总理最近指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落实好已有政策的同时,深化金融改革,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这非常重要。我们要深入领会其精神,保持现有货币政策基调不变,并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控调控的政策力度,适时采取针对性强的差异化措施,着力优化融资结构,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企业改造、服务业等的支持,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要围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结构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加快弥补“短板”,用市场的手段、税收的杠杆来培育壮大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先进产能,从优化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精准发力。(马志刚)

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