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接地气才能有生路


作者:宛诗平    时间:2014-03-25





  一边是2000多万辆的传统燃油汽车年销量,一边是不到2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盘点汽车行业发布的这组去年的数字,不难看出,尽管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概念深入人心,但其市场表现相较传统燃油汽车仍显乏力。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建议,发展电动汽车要走“低成本、车电分离、性价比高”的路线,要针对大众需求进行研发,电动汽车的裸车价格不应该超过燃油汽车价格,百公里运行成本一定要低于燃油汽车,才能使电动汽车逐渐成为燃油汽车的有力补充。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凭借低碳环保的优势受到政策支持。尽管市场对于电动汽车的概念已经比较认可,但在真实的市场中,电动汽车却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这里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电动汽车价格昂贵,虽然电动汽车在燃料消耗上确实可以节约一部分成本,但其售价也要比普通车辆高得多,这让普通群体难以接受,更无法与燃油汽车形成竞争优势;二是电动汽车充电麻烦,车辆充电时间通常要花数小时,这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人来说根本无法想象,难以体现便利的优势。所以,蔡继明教授建议电动汽车要走“低成本、车电分离、性价比高”的路线,正是找准了电动汽车发展中的症结所在,电动汽车只有顺应市场要求,多接地气,才能又生路。

  那么,“低成本、车电分离、性价比高”的电动汽车究竟难不难研发出来呢?笔者以为,从纯技术的角度应该不难。早在1865年,世界上第一辆电动车其实就已经问世。然而,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电动车的技术却并没有取得燃油汽车一样的飞速发展。为什么?因为燃油汽车可以催生出一系列的资本链条,为资本带来更多的利润,这种状态,既遮蔽了发展方式的革新需求,当然也抑制了电动车自身的技术进步。

  电动汽车要想真正走得更远,离不开公众的认可和“捧场”,因为电动汽车使用群体庞大到一定数目后,自然会形成“气候”。为此,政府一方面要鼓励汽车制造商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出台关于购买、维修以及保险等方面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人们将汽车换成电动汽车,购车时能优先考虑电动汽车,让其能广泛普及,同时还需建立健全一套与之适应的法规制度,形成有利于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法制、社会和舆论环境。电动汽车只有获得公众认可,让公众在使用电动车时能体验到更多便利,增加实际使用人数,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中国保险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