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不可因噎废食


时间:2014-03-24





  《中国化工报》近期刊发的《局地化工生产因霾被停减限》一文报道:由于全国多地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黄色预警,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部分石油和化工企业被要求减产、限产甚至停产,一些地区的部分化工项目审批被叫停……

  当前,治理雾霾是国内舆论的热点话题,焦炭、电石、钢铁、水泥等重化产业成为众矢之的。有媒体呼吁,把高污染的重化企业统统关掉、停掉,空气质量就好了。可治霾真是把重化企业一关了之那么简单吗?

  关于雾霾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来源,我国科学界的认识基本一致。其主要来源包括企业和百姓的燃煤、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生物质燃烧等,这些因素大多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终于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工业门类基本齐全的国家。不可否认,中国工业化进程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落后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关停一些落后企业,为先进产能腾出市场是必要的,但不能把治霾与重化工业简单矛盾化。

  重化工业是为各产业提供原材料、能源的基础产业。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我们不可能像有些小国那样可以不要重化工业,而全靠进口化肥、能源、钢铁等基础产品来发展,否则我们的吃饭问题、国防问题都将受制于人。如果说为了要蓝天白云而不要重化工业,那显然是因噎废食了。而更重要的是,发展重化工业和保护环境其实并不是对立的,关键是要推进产业技术进步。

  依靠技术进步成功治霾的例子很多,如电石行业。几年前,国内电石生产基本都使用开放炉,烟尘排放严重,在局部地区造成了严重的雾霾污染,如前几年闻名全国的山西、陕西、内蒙古交界地区的“黑三角”污染事件。近年来,通过电石行业大力开展密闭炉技术改造,国内60%的电石产能已使用大型密闭电石炉生产,不仅使造成雾霾的烟尘、二氧化硫不排放了,连目前难以减排的二氧化碳也变成一氧化碳,被利用来生产化工产品,企业真正实现了清洁生产。

  在雾霾治理中,一些化工企业还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不仅不应被叫停,反而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如煤炭的大量使用是造成我国雾霾的重要原因,中国能源禀赋是富煤少油贫气,这种状况下煤不能不用。但该怎么用?应减少煤炭的直接使用,对煤炭进行清洁利用,发展基于煤炭高效转化的煤制清洁燃气和煤制天然气,这正是化工企业的用武之地。实践表明,煤制清洁燃气和煤制天然气在生产过程中可通过化工技术除去造成雾霾的各种杂质,使其燃烧过程中的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强度比煤直接燃烧排放强度低得多,可有效控制雾霾形成。大力发展煤制清洁燃气和煤制天然气,就能有效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大气环境的改善。

  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先行工业化国家也曾经历过,如洛杉矶、伦敦、巴黎、日本东部沿海工业带及德国鲁尔工业区。这些城市彻底根治雾霾用了30~50年时间。治霾是系统工程,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不可简单地对重化工业一关了之,而是必须坚持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双文)

来源:中国化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