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低碳经济从优化产业结构开始


作者:刘彬 王慧    时间:2014-03-13





  20世纪末以来,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气候变暖从生态、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深刻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上升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不再仅仅是科学和环境问题。

  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我国做出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然而同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耗国,国内能源总消耗首次超过美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并提出“美丽中国”的理念,但根据《全球碳计划2013研究报告》,201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进一步增加,达到创纪录的360亿吨,而2011年我国碳排放量已居世界首位,占比28%,且2012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高达5.9%。

  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素质比较低。这是因为产业结构状况是决定能源消费量以及能源消费强度的关键因素。首先,尽管我国提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体是第二产业的现实仍然没有改变。据统计,201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51894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2373.6亿元,第二产业235162亿元,第三产业231406.5亿元,分别占比10.1%、45.3%、44.6%,三次产业贡献率依然是第二产业最高,达到48.7%。第二产业为经济主体的现实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部门的重化结构和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我国的碳排放压力。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一些高耗能、高碳排放产业仍然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另一方面,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在此形势下,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低碳经济进而推动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全社会,尤其是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点。基于此,笔者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欧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的历程都依赖于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和法律政策的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向低碳经济发展,首先应该制定国家低碳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低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思路、主要目标,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应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着眼于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立法和加大执法力度,推动整个社会走向低碳经济之路。另外,政府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绿色信贷等投融资渠道,大力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引导并激励企业发展低碳技术。

  第二,调整产业结构,构建节能降耗型产业体系。首先应大力发展能源消耗低、经济附加值高的金融、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支持力度,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其次,应调整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构建低能耗发展模式,通过节能技术等技术创新改善产业结构,减少碳源。

  第三,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转变当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比重,逐步建立起低碳能源消费体系。另外,应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倡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淘汰落后产能,以科技创新推动节能减排。

  第四,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体制。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借鉴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和英国排放权交易机制,加快当前试点碳排放市场的发展和试点行业的扩张,尽早建设和完善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一方面从总量上控制碳排放,另一方面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广,从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刘彬 王慧)

来源:中国矿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