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手段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作者:陈祎淼    时间:2014-03-10





  今年两会上,民建中央一份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化解我国产能过剩矛盾的提案再次将大家的视线拉回到这个老大难问题上。

  由于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趋缓,我国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2013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6万余户大中型企业产能综合利用率基本低于80%,产能过剩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向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产业扩展,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不到75%;一些过剩行业投资增长仍然较快,新的中低端产能继续积累,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

  民建中央的提案指出,目前我国产能过剩已呈现行业涉及多、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是影响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适度大于需求有利于调节供需,促进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但产能严重过剩将会造成社会资源巨大浪费,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民建中央认为,当前化解我国产能过剩矛盾需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现行管理方式不适应行业发展要求。二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发掘。一些过剩产能,虽然中央明确要求退出,但由于其在税收和就业方面有较强带动作用,地方政府往往通过补贴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增加产出。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企业转型升级。我国对国外资金和技术存在一定的依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在人才引进、中小科技企业融资、行政审批等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约,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民建中央提案建议:

  切实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将政府管理的重点转变到加强宏观引导、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变重审批、轻审核为轻审批、重审核,加强对建成违规产能的规范管理,确保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

  调动和发挥好地方政府的作用。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削减GDP考核指标权重。在干部考核体系中,降低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的权重,增加转型指标,推动地方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到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建设上。切实减少地方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政干预,坚决清理不利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补贴政策,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建成违规项目,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推动行业兼并重组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大型优势企业跨地区的兼并重组。

  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行业主管部门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制订和修订产业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研发应用平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行业发展状况的协同创新平台,对重点项目予以资金、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注重培养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本报记者 陈祎淼)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