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红线”是当务之急


作者:白志宏    时间:2014-02-21





  “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国务院去年初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并划定“红线”。日前,国家能源局印发 《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十大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项便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已是当务之急。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39%;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上涨至30.5%;煤炭净进口量达3.2亿吨,为有史以来最高。进口渠道单一,地区集中,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当前,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70%。而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7%、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都来自于燃煤。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破解雾霾围城的根本途径。

  据报道,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超过全球总量的20%,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2010年我国GDP总量和日本大体相当,但能源消费总量却近乎日本的5倍;能源消费总量已超美国,但经济总量却仅为美国的37%。

  粗放的能源消费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可见,转变能源消费方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已迫在眉睫。控制过度用能,限制粗放用能,为能源消费设定“红线”,无疑是釜底抽薪,给粗放的经济发展套上节约高效的“紧箍”。

  划定 “红线”,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从源头上抑制过分追求GDP而忽 视能源消耗的现象,迫使地方政府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增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的内生动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技术进步,强化管理和能源综合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由粗放向集约转变。

  严守 “红线”,须完善能源价格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偏低的能源产品价格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加剧了能源浪费和粗放发展的态势。破除障碍,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使价格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更加充分地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更好地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严守 “红线”,须有完善的配套措施。严格推行“一挂双控”措施,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约束,能源消费总量只减不增;对其他产业按平均先进能效标准实行能耗强度约束,现有产能能效限期达标,新增产能必须符合先进能效标准,促进优胜劣汰。推行区域差别化能源政策。

  “红线”即是高压线,须强化其刚性制约。尽快实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地区目标落实到位。让“红线”意识深入人心,成为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地区的行为规范,只有这样,科学发展才不会沦为空谈,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才不会是遥远的梦想。(记者 白志宏)

来源:中电新闻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