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新兴产业切忌盲目跟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0-16





  作为国家层面认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近年来持续升温,从中央到地方,利好政策接续出台。面对各路资本一致看好的新“风口”,各地政府及大批行业内外企业闻风而动,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热情持续高涨。


  各方之所以看好氢燃料电池汽车,一方面是因为氢能的清洁、低碳属性。具体来讲,氢能无论是在制取、运输,还是在使用环节,都符合能源清洁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且我国在氢能制取上具有雄厚基础和巨大优势;另一方面是因为机不可失——当前世界各国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处于“齐头并进”阶段,我国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在此背景下,抢抓机遇、积极进取,有助于我国在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助力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统计显示,目前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其他省区市均已发布氢能相关政策或产业布局规划,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更是成为香饽饽,被普遍视为实现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时间,氢燃料汽车成了“网红产业”,一些不具备发展条件的地区也在盲目跟风:建一座加氢站就宣称要打造氢能小镇,造一辆氢燃料车就高调表示几年后要将产量规模推广至数千辆级。这种试图“浑水摸鱼”、无视行业发展规律的投机行为,不仅有损行业形象,也给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埋下了“虚假繁荣”的泡沫隐患,必须引起行业、企业和能源主管部门的高度警惕。


  当下的氢燃料汽车领域,国内实力雄厚的规模化企业屈指可数,能够实现盈利的更是凤毛麟角。在此背景下,如果地方政府忽视甚至无视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只是为了扮靓经济数据而争相招商引资,显然不可能促成这一新兴产业的成长和蜕变。


  事实上,国家对于氢燃料汽车的规划是相对谨慎的。根据相关规划,到203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目标为100万辆,相较于当前保有量超过2.6亿辆的燃油汽车,是名副其实的“小不点”。面对纯电动等技术路线的激烈竞争,氢燃料汽车产业更需要拿出优质产品开拓市场,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只会让这个新兴产业失去创新土壤,萎缩而亡。


  与此同时,我国氢燃料汽车产业还面临诸多技术“短板”。由于当前部分零部件和关键材料尚未国产,重复、低效投资势必不利于企业专心技术研发,反而会引发同质化企业的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企业“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错失发展良机。


  即便如此,目前各省区市几乎都在积极筹备申报氢燃料汽车示范城市群,谁也不愿错失坐上风口的机会。但氢燃料汽车行业当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是“温室中的花朵”,推广主要依赖政府采购和补贴。有测算显示,从氢气制取到车辆运行,推广1000辆氢燃料汽车需要高达30亿-40亿元的资金投入。根据“以奖代补”新政,国家奖励资金至多为17亿元。这意味着,地方政府需自筹资金约20亿元,这对于一些本就财力有限的地方政府而言绝非易事。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是否参与、布局氢燃料汽车产业,各地还需立足当地已有产业基础,量力而行、谨慎决策,绝不能盲从跟风,否则极易导致虎头蛇尾,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牺牲的是一个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的未来。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谨防新兴产业虚火引燃新的产能过剩

    谨防新兴产业虚火引燃新的产能过剩

    据媒体报道,部分新兴产业上游企业隐现“虚热”苗头,中下游企业利润受到挤压。业内人士提醒,推动产业“螺旋式”上升,须严格执行“去产能”政策,提高新兴产业门槛,警惕落后产能无序扩张。
    2017-11-29
  • 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为何强劲

    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为何强劲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66214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 7%。
    2019-11-29
  •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日前,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公开征集“十四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建议,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
    2020-06-12
  • 多维发力 促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维发力 促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稳投资对于稳经济而言意义重大。当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已经成为稳投资的重要抓手,在多地的2021年产业规划中,新兴产业成...
    2021-01-2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