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麻江:好山好水种好果 产业催生“致富花”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8-24





  每年6—8月,贵州省麻江县的蓝梦谷生态蓝莓产业示范园就进入最热闹的时节。漫山遍野的蓝莓树挂满了酸甜可口的蓝莓果,吸引了四面八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麻江县以蓝莓采摘体验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也由此开启。 

  “不仅蓝莓采摘忙,农家乐的生意更忙。”蓝莓产业示范园负责人说。目前,麻江县蓝莓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是国内有机蓝莓的主产区,蓝莓的广泛种植不仅盘活了土地,还实现了旅游与农业、文化的完美组合,带动671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6100元。 

  事实上,麻江蓝莓只是近年来贵州水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依托独特的生态和气候优势,贵州水果产业获得长足发展。截至2018年底,贵州果园面积达708万亩,产量330万吨,产值达168亿元。2019年,贵州将水果产业作为领衔推进的12个重点产业之一,把“小水果”打造成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打造“万亩片 千亩村”示范区 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盛夏的桐梓县官仓镇,到处都能闻到扑鼻而来的水果香。在这座名副其实的“花果山”上,红彤彤的苹果、晶莹剔透的李子、香甜欲滴的官梨……层层叠叠压弯枝丫。 

  “我们这里的水果种出来根本不愁销。”官仓镇营坪果园负责人张元兴说。得益于当地独特的小气候和采用的传统种植方法,官仓的梨、桃、晚秋脆李、樱桃等水果果香浓郁、甘甜味美,深受消费者欢迎,经常还没到成熟季节就被客商抢购一空,这里的村民也过上了“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人人奔小康”的美好生活。 

  在贵州,能种出高品质水果的并非只有官仓。明显山地立体气候,造就了贵州“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也赋予了贵州水果丰富的营养、美好的口感和多样的品类。从温带的苹果、樱桃、梨子、桃子,到亚热带的柑橘、杨梅、猕猴桃、枇杷,再到热带的火龙果、百香果、香蕉等,贵州应有尽有。 

  “水果产业在贵州有天生丽质和后发优势两个特点。”贵州省水果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常务副班长王瑶说。贵州种质资源丰富,占全国四分之一,是西南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核心区,这为贵州选育优良水果品种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其次,贵州处于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低纬度、高海拔,有利于果树生长,果实着色,风味浓郁。 

  不过,受到地形地貌制约,多年来贵州水果产业规模化程度低、集中度不高、“万亩片”“千亩村”基地不足全省果园面积的15%,致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竞争力低。为进一步增强果品竞争力,2019年,贵州省专门成立了水果产业发展专班,并印发了《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水果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1 年)》。 

  《方案》提出,贵州将着力培育如猕猴桃、火龙果、百香果等有市场空间、有发展潜力、种植规模在全国前列的“拳头”树种,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强龙头、扩规模、拓市场、带农户、促增收”为目标,着力打造“万亩片”“千亩村”示范区,完善“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到2021年,建设“万亩片”果园30个以上,“千亩村”果园150个以上,把贵州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精品水果产区。 
   
  借力科技杠杆 让水果更有“含金量” 

  梭筛桃刚下树一个月,陈登洲便开始忙着给桃树剪枝。“朝天枝不结果,背枝果不甜,唯有45度斜枝最好,能充分保障其生长的空间和养分。”与这片桃林相伴27年,陈登洲早已对桃树的种植和养护技巧熟念于心。 

  陈登洲家住贵州安顺市普定县陈堡村梭筛组,这里山高坡陡、乱石嶙峋,石漠化率高达95%,曾被专家预言为“不适于居住的地方”。“绝地求生”的梭筛村民,自1994年与桃“结缘”,通过撬石凿岩,湖岸客土,一个岩窝一棵树,最终让3000多亩荒山石岭变成了“桃花源”,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虽然种桃种了很多年,但技术在更新,我们也需不断学习。”陈登洲说,要种出好水果,果树嫁接、施肥授粉、防病虫害等都有讲究。为此,县里经常会组织农技专家到桃林与果农交流,一项一项讲,手把手教,给村民吃下了发展“定心丸”。 

  “只有进一步强化对精品水果种植基地的科技支撑,才能充分发挥精品水果体系在山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贵州省精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明长说。虽然相对于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而言,贵州水果产量有限,但良好的自然资源环境使果树病虫害较少,同时也降低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水果的品质和口感好,发展特色山地农业额精品水果种植优势明显。

  从2013年起,贵州50多位果树专家投身贵州省精品水果产业体系,设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组建育种功能实验室、栽培与加工功能实验室。此后,关岭、长顺、榕江、水城4个精品水果产业技术推广综合试验站相继建成,在品种引进选育、栽培管理的科学化提升、果品的储藏加工等方面,为精品水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2019年初,贵州水果产业发展专班牵头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邓新秀为首席顾问的水果产业专家团,为贵州水果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推进专家、农技人员科技进企入户,引导技术承包、转让、咨询等增值服务,强化农技人员技能再培训,让水果产业的科技含量得以不断提升。”王瑶说,在专家团的带动下,贵州将确保重点县有 5 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主产乡镇至少配备 2 名专业技术人员, 在每个“万亩片”培养 3 个以上专业社会化服务团队,每个“千亩村”培养2个以上实用技术人员。此外,争取每年培育果树产业新型职业农民 5000人,培训果树工10000 人。
   
  品牌打造 让贵州水果飘香世界

  蓝莓、李子栽培面积全国第一,猕猴桃种植面积全国第三,火龙果产业规模全国前三……随着贵州水果面积和产量的攀升,市场销售和品牌培育也变得越加重要。

  “贵州山地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5.3%,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95%,是全国少有的,全域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省份,这为水果提供了安全、安心、无污染的生长环境,‘绿色生态、优质干净’这张牌有大文章可以做。”王瑶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贵州水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贵州紧紧围绕“万亩片 千亩村”的“4+2+n”树种,着力打造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贵州火龙果”“贵州猕猴桃”等公共品牌,巩固提升“水城猕猴桃”“罗甸火龙果”等区域品牌知名度,加强纳雍玛瑙樱桃、镇宁蜂糖李等品牌培育,支持培育打造“7不够”“弥你红”等企业品牌,用好用足东西部对口协调帮扶资源,联合企业加强产品宣传推。通过开展包括蓝莓节、火龙果节、猕猴桃节、最美果园评选、果树技能大赛(简称“三节两赛”)等系活动,全方位宣传“贵州精品水果”,挖掘品牌内涵文化,讲好贵州果业品牌故事,吸引更多消费者到原产地感受贵州水果的魅力。

  同时,贵州还将进一步创新产销衔接路径,紧紧围绕北上广深等重点目标市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 完善交易平台和物流通道,拓展销售渠道,在每个“万亩片” 建立邮政速递物流流动服务点;持续推进进部队、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超市、进国企、进旅游景区“七进”工作,巩固省内市场;在小七孔、黄果树、岜沙、梵净山等著名景区建立贵州精品水果销售展示窗口;在高速路沿线重点布局区域性水果产地市场 2 个、田头市场10个,打造产销联合体 1~2 个。

  “水果产业也是富民产业,我们还将努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让贵州精品水果成为乡村振兴的得力助手、脱贫攻坚的致富能手。”王瑶说,接下来,贵州还将努力创建一批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于一体的观光园区、特色小镇等,不断拓展和挖掘休闲农业市场,深挖果业文化内涵和综合价值,扩大水果产业功能,提升水果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让贵州水果产业秀出生态美,开出幸福花,结出富裕果。(孙远桃)


  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