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清单五年间 上海自贸区吸引合同外资超千亿美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1-20





  “我想引用一句唐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祝愿上海自贸区和浦东新区在改革开放新的时期乘风远帆。”19日下午,外币兑换专业机构通济隆(Travelex)亚洲区执行董事何穆凯(Cameron Hume)操着不太熟练的汉语,在上海自贸区扩大开放措施项目签约会上表示。


  受益于上海自贸区的扩大开放,通济隆继之前获得国家外汇局颁发的外币现钞跨境调运及批发业务牌照后,又决定把亚洲区总部设在浦东新区,以此辐射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何穆凯谈到,刚刚结束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让外资企业感受到中国对“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的决心。“近年来在与上海自贸区的合作中,我们切实感受到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目前,通济隆中国可兑换币种已经达到40多个,涵盖绝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通济隆不是孤例。在19日下午举行的签约仪式上,一批我国扩大开放领域的代表性项目次第亮相:如首家外商独资演出经纪项目信德前滩、首家中外合资飞机制造项目中俄国际商用飞机、首家外商独资职业心理培训项目正能职业技能培训、首家外商独资金融教育培训项目瑞伯职业技能培训,等等。


  “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空间巨大,上海自贸区为我们打开了一道门。瑞伯已选定培训场所,正在进行最后的课程打磨,下一步将启动宣传招生工作。”瑞伯职业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科说。


  钟科介绍,瑞伯的投资方是瑞士金融理财规划学院,今年9月公司成为上海自贸区首家金融教育领域的外商投资企业。“希望‘瑞士基因’能结合本土资源,为中国的金融和理财师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外资的纷至沓来,得益于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在商务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发布中国首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其中列明了190条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2018年,最新版的负面清单管理措施已减少至45条。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说,根据相关管理办法,政府对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企业和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的申报、审核、结果告知全程网上办理,办理时间从8个工作日减少到1个工作日。


  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上海自贸区挂牌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696个,吸引合同外资1102.4亿美元,实到外资221.33亿美元,98%以上是通过备案方式设立。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表示,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今年1-10月上海自贸区在扩大开放领域新落地服务业企业340家,累计落地企业数2744家。在外商独资医院、认证机构、职业技能培训等38个开放领域,上海自贸区迎来了全国首创项目落地。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浦东新区副区长王华说,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浦东全区327项涉企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为进一步深化“店小二”服务理念,浦东新区已率先制定《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设立“一对一”服务专员,为企业从设立到成长、从发展到壮大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记者 何欣荣、龚雯)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完成三分之一政策制定任务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完成三分之一政策制定任务

    记者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采访获悉,新片区177项政策制定任务已完成三分之一,其余将争取在年底前陆续完成。
    2019-10-14
  • 我国首份全国版外资负面清单出炉

    我国首份全国版外资负面清单出炉

    我国首份全国版负面清单终于出炉。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值得关注的是,这是首次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采用负面清单的形式
    2017-06-29
  • 近年中国吸引外资规模始终保持全球前三

    近年中国吸引外资规模始终保持全球前三

    发改委15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回应“外商投资有下降趋势”一事时表示,近些年,我国吸引外资规模始终保持全球前三,基本面总体稳定。
    2017-09-15
  • 我国将从四方面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

    我国将从四方面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7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将从投资便利化、放宽市场准入、加大权益保护等方面,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外商投资环境,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8-06-0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