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 三四线城市将成乳企掘金新蓝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2-27





  近年来,随着中国中产阶级比重不断上升,消费特征不断改变,我国奶业正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据中国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乳制品进口量275.7万吨,同比增长7.8%,进口金额106.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2009年到2018年的十年间,中国乳制品进口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9%。


  中国乳业一路高歌猛进,跻身国际头部玩家。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多个行业都出现了营收千亿元的企业,但乳业目前尚未出现营收破千亿元的企业。


  乳企取得骄人成绩单


  不过,回顾2018年,是我国乳制品行业稳定发展的一年,乳制品生产、消费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


  《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9》显示,去年我国奶类产量3176.8万吨,同比增长0.9%,较2013年增长1.9%。其中,牛奶产量3074.6万吨,同比增长1.2%;羊奶等其他奶类产量102.2万吨。此外,我国是世界奶业生产大国之一,奶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8%。


  奶牛养殖方面,去年我国奶牛场平均存栏奶牛155头,同比增加41头,增幅36%;规模化养殖进程进一步加快,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为61.4%,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较2013年提高20.3个百分点;去年奶牛平均单产7.4吨,同比增加0.4吨。


  乳制品质量安全方面,我国乳制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去年,乳制品总体抽检合格率达到99.6%,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达到99.9%。这是我国按食品分类合格率最高的两类产品。


  另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589家,主营业务收入3085.5亿元,同比增长10.02%,利润总额220.6亿元,同比增长4.71%,销售收入利润率为7.2%。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源于中国乳品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对于全国的市场布局进一步加强,保证了整个乳品供应的安全;其次,乳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加强对国外资源的控制和对于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拓;第三,我国规模化养殖,基本上比较稳定,奶源质量和品质有了很大提升,养殖的效益也逐步改善。


  此外,宋亮指出,我国乳企发展当中还需不断完善,如进一步深化国际化发展,继续加强对于国际资产的收购,同时兼顾对于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和并购条件的一些风险规避;其次,进一步大力推进中国以适度规模化为核心的养殖模式的打造,进一步恢复奶牛养殖的水平;另外,在兼顾效率公平的基础之上,国家要尽可能去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减免。减轻企业的压力,让企业把大量资金从营销投入到研发上。


  三四线城市发展空间较大


  据《中国奶业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一线城市液态奶的渗透率超过90%,中小型城市的渗透率在50%左右,农村地区的渗透率仅为20%。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展空间较大,特别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乳制品市场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宋亮表示,从中国目前整个乳制品消费量增长情况来看,一二线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三四线市场则有着很强的增长动力。三四线城市目前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不足15公斤,而一二线城市的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按照饮用的习惯来看,已经达到60公斤。所以,一二线城市的增长基本上是一种小额的增长,主要以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销售额增长,但这种增长在2019年也面临艰难的困境,因为消费开始出现下滑。


  “未来乳企更多的消费量和销售额的增长,将来自于三四线及以下地区。”宋亮说道,这些市场的发展,首先需要乳企加强在三四线市场的各种渠道铺货,做一些业务渗透;其次,打造适合三四线市场发展的品牌和产品,比如说常温酸奶;第三,做好三四线市场的消费者教育;另外,要不断推动三四市场渠道不断地优化升级,连锁化发展。进而为三四线市场的整个零售业态打基础,这样有利于推动整个消费者对于产品购买的便利性。


  此外,中研普华研究员张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乳企布局三四线市场还需积极提升产品质量,做好品牌经营。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居民已经成了网民增长的主要来源,智能手机在农村市场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信息不再落后,更多的农村居民加入到线上消费领域,同时也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因此,乳企应该加强产品质量的把控,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中国将成为最大消费市场


  据了解,目前我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量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随着中国乳业的迅速发展,产品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乳制品消费市场将不断扩大并趋于成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乳制品消费最大的潜在市场。


  张星告诉记者,从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来看,我国乳制品消费量远未达到饱和状态,我国乳制品的市场空间依旧巨大。未来消费群体中,三四线城市和乡村市场的消费占比将逐渐增大。随着城镇化率的加快和消费升级,三四线城市和乡村发展迅速,消费能力提高。在消费方式上,线上渠道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线上销售流程完善,服务较优,且更加便利,在各销售渠道中,有很强的优势。另外,在消费结构方面,低温奶的需求较大,将会是未来增速较快的市场。这主要因为低温奶在口感和营养价值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常温奶相比,市场前景较优。


  在国家政策支持乳业振兴的背景下,加之宏观经济和内需消费市场增长动力的逐步增强,乳制品行业整体效益将进一步提升。在乳制品行业利好预期的推动下,乳制品行业规模也将继续扩大。


  宋亮表示,中国的消费市场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围绕这个市场,我们一方面要提供更优质,更高品质的产品,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另外一方面,要加快国际市场的开拓,实现中国乳企真正从大到强的一个转变。其次,要梳理国内传统渠道和新兴新零售渠道的矛盾,从而在促进产销,高效低成本的衔接上,最大程度上降低产品的流通成本;第三,要继续深化对于消费者的教育,推动三四线以下地区消费者对乳品的需求。因为正确的消费观念能够促进三四线市场乳品消费量的增长。(记者 赵琳琳)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乳企业绩分化加剧 上游牧业寻求突围

    乳企业绩分化加剧 上游牧业寻求突围

    乳业上市公司业绩继续分化。从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来看,乳业上市公司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大企业稳步增长,小企业却表现不一;下游龙头相对较好,但上游企业却徘徊在亏损的边缘。
    2018-11-26
  • 2017年中国乳业将由规模增长向品质升级转变

    随着消费升级,行业已逐渐由规模增长向品质升级转变。常温酸奶、常温乳酸菌饮料、低温酸奶等产品更健康、附加价值更高,符合消费升级的方向,增速相对比较快。
    2017-03-29
  • 数据释放回暖信号 中国乳业复苏在即

    经历了内忧外患的乳制品工业,依旧在复杂的环境中韧性成长。2016下半年,伴随着国内市场的复苏和国际乳制品价格的提升,乳制品生产消费出现了平稳发展的好形势。
    2017-04-25
  • 奶粉新政倒逼海外并购加速 乳业国际化或掀第二轮高潮

    奶粉新政倒逼海外并购加速 乳业国际化或掀第二轮高潮

    在经历了一波收购高潮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速度有所放缓,乳业企业国际化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国际化的成效如何,未来又将怎样?
    2017-06-2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