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5-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农村是城市的后花园,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中之重,而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战略意义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明确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农村地域广袤,居住着6亿多人,如果农村的生态环境搞不好,建设美丽中国便无从谈起。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名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才能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举措。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顺应矛盾变化,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生态系统、生产系统以及农村人居环境健康水平,既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优美绿水青山的生态需要,也可以为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提供良好的生态资源基础。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亿万农民美好生活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归属。田园风貌、乡土味道、地域风情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这些都是生于此、长于此人们心头难以抹去的底色,是乡愁。留住乡愁,振兴乡村才会有依归。而生态宜居,才能留住乡村,振兴乡村才有足够的底气。农村尚在,家乡尚在,乡愁尚有所依托,延续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土壤无疑将保留。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挑战

  农村居民的生态意识亟待加强。我国农村居民自身生态意识较为薄弱,心理依然停留在对传统农业生产所形成的认知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理解不到位,生态行为不积极,参与意识不强,对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感、主人翁的意识尚待提高。

  农村基础设施仍然是短板。据第三次农业普查,2016年全国99.7%的村通电,11.9%的村通天然气,25.1%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47.7%的户使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全国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占61.9%,村内主要道路路面是柏油路面的村占8.6%,全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占73.9%,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占17.4%,使用水冲式卫生户占36.2%,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的村占53.5%。与城镇相比,乡村,特别是西部地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此,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不仅要改善乡村落后的村容村貌,更要注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农村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水环境治理的力度。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任重道远。201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出现了拐点,但施肥强度依然较高。据统计,2016年,我国化肥实现零增长目标,化肥的使用量比2015年下降了0.64%,2017年化肥使用量比2016年下降2.08%,但化肥施用强度为352.27公斤/公顷,是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225公斤/公顷)的1.57倍。而我国化肥综合利用率平均为30%左右,无效的总氮、总磷进入耕地土壤或地下水体,造成污染。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到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影响。农药、残膜对土壤造成一定的影响,规模化养殖污染的环境影响不容忽视。

  农村生态系统脆弱。森林总量不足。2015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为22.2%,远低于世界30.83%的平均水平,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耕地质量不高。2016年全国耕地中优等地占2.90%;高等地占26.59%;中等地占52.72%;低等地占17.79%,以中低产田为主。草地超载现象依然普遍。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的平均牲畜超载率为12.4%,全国268个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天然草原的平均牲畜超载率为15.5%。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立体化态势较为明显,地下水水质形势更加严峻,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生态系统的退化、沙化状况仍然没有根本遏制。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路径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借鉴浙江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实践经验做法,既要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提升绿水青山“颜值”,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又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提高绿水青山“价值”,实现农村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生态宜居深入人心。积极采取形式多样、开展内容丰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从国家发展长远大计出发,让村民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认识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战略意义,让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生态补偿等战略、政策的宣传,加强村民心理认同感,让村民意识到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绿色出行的重要性。三是让村民认识到每一位村民都是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贡献者,感觉到参与其中的荣耀,增强村民责任主体意识,积极投入到生态宜居美好家园建设中。

  规划因地制宜,留住乡愁村韵。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规划先行。制定规划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既要考虑各地地形地貌,也要考虑风土人情,保留当地乡土气息、保存当地乡村风貌和特色、保护乡村生态系统,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制定规划还要以产业支撑美丽乡村,保持山、水、田、林、路与花、果、农作物的自然合理布局,挖掘乡村特有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发展餐饮、民宿、品茗、赏花、采果、垂钓、农耕体验、乡村文化等产业,打造“一村一亮点、一村一街(巷)”,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让农民留住乡愁。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生态与宜居是辩证统一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不仅要有蓝天白云、碧水绿水怡人的美景,还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人居条件。完善农村的水电气设施、电子商务、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厕所卫生设施、路灯、文体娱乐、医疗保健及养老场所等,使现代元素与原生态有机结合,改善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加强农村生态系统保护,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靓。一是实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净化土壤,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实施污水治理,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白色综合防治,清洁田园,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控排污标准,杜绝工业和城镇污染物进入;强化执法监管,实施依法治村。二是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提升耕地土壤质量。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守住水资源的三条红线,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严守林业生态红线,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完善草原管理政策,稳定和完善草原补助奖励机制,实施领导干部草原资源离任审计,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完善重点领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和多种补偿方式,促进农村生态良性发展,使绿水青山更加靓丽。

  坚持绿色发展,使绿水青山“价值”更高。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要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增值,让生态环境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价值更高。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降低耕地开发利用强度,降低能耗、物耗,实现农业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推动农业清洁生产,探索农林牧渔融合循环发展模式,推进秸秆、畜禽粪污、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建设健康稳定田园生态系统。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探索发展生态+产业,如生态旅游、生态种养、康养等,实现绿色资源的产业化、资本化,让青山绿水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 (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 张新华)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美丽乡村,见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美丽乡村,见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十三五”时期,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2021-03-03
  • 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 乡村振兴令人憧憬

    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 乡村振兴令人憧憬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
    2018-01-07
  • 全国人大代表刘晓静:加强公益文化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今年两会期间,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教授提交的关于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加强公益文化建设的建议案,引起了较大关注和反响。
    2018-03-21
  •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突破三大难关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突破三大难关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2018-06-1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