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夺“五连冠” 临沂再登央视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0-27





  日前,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我市再次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城”,顺利实现“五连冠”。消息经央视新闻传来,全市振奋,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热情空前高涨。


  “我们获得了殊荣,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聆听了李克强总理讲话,双拥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干部群众有了更大的干劲和信心。”市委书记王安德声音洪亮,“临沂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沂蒙精神的发源地,沂蒙精神产生发展的过程就是‘军爱民、民拥军’、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过程。党首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才有了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无私奉献、拥军支前。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命名表彰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擦亮“沂蒙精神沂蒙兵”金字招牌。紧盯部队所需、官兵所盼、地方所能,为部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全力服务他们备战打仗。”


  八百里沂蒙,历史悠久,钟灵毓秀。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发生过战斗4000余次,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就在这里打响;八路军115师、山东纵队、华东野战军领导机关都在这里驻扎;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勤劳朴实、敢于抗争的沂蒙人民一心一意跟党走,参军参战、拥军支前,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孕育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树立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是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沂蒙老区依然是拥军爱军的热土。作为优质兵源大市,临沂累计有超过50万人参军入伍,每年参军入伍人数占全省的1/9,数量均居全省第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市上下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进一步擦亮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政治品牌,谱写了双拥工作新篇章。


  引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双拥工作。我市打造了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18个红色教育基地,每年超过10万人接受党性教育。全市有7处纪念设施被命名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以“沂蒙红嫂”为原型创作推出一系列影视作品,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提升了双拥教育的凝聚力和感染力。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纪念邮票、“沂蒙精神沂蒙兵”万里行活动等多种形式,讲好沂蒙红色故事,激发全市干部群众的爱国拥军热情。


  拥军爱军,擦亮“沂蒙双拥”工作品牌。每年新兵入伍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入伍战士扎根军营、报效祖国;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公务员、事业编岗位定向招聘退伍大学生士兵,激发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性,提升兵员质量,擦亮沂蒙兵品牌。投入2.68亿元,用于临沂军分区新营区建设;每年赴驻临部队、沂蒙旅、临沂舰、沂蒙山舰开展拥军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拥军优属活动,擦亮拥军支前品牌。紧盯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拿出实招硬招,全力做好安置工作,擦亮惠军优抚品牌。发挥商贸物流、蔬菜粮油、装备制造等优势,积极培育发展“红色+物资保障、军事物流、武器装备、信息服务”等产业,擦亮军民融合品牌。


  继往开来,续写鸿篇。五连冠,既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担当。全市上下将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统筹推进、一体谋划双拥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军政军民团结,激发社会各界爱国拥军热情,凝聚强国兴军磅礴力量。


  临报融媒记者 石明兴 通讯员 孙富彬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