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煤业183亿整合兖矿集团煤化工业务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0-02





  中秋、国庆双节前夕,山东国企混改又有新进展!9月30日晚间,兖州煤业(600188)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约183.55亿元现金收购控股股东兖矿集团相关资产。


20201002103747393.jpg


  (兖州煤业发布公告)

  耗资183亿收购7家公司优质资产,整合兖矿集团煤化工业务和电力资产

  根据股权结构显示,兖矿集团直接和间接持有兖州煤业56.01%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告显示,此次兖州煤业收购的主要是兖矿集团旗下的煤化工业务和电力资产,包括未来能源49.315%股权、精细化工100%股权、鲁南化工100%股权、化工装备100%股权、兖矿煤化供销公司100%股权、济三电力99%股权和兖矿集团信息化中心相关资产。

  兖州煤业表示,此次收购有利于公司获取优质煤化工、电力资产,巩固公司煤化工、电力产业发展优势,延伸产业链,实现公司业务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全体股东利益。


20201002103817555.jpg


  (兖州煤业此次收购的7笔标的资产)

  本次交易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交易完成后,兖州煤业合并报表范围将新增标的公司与标的资产。本次交易能增大公司资产总额,提升公司营业收入,发挥协同与规模效应;通过延伸产业链,能提高整体经营业绩及盈利能力,增强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保护公司股东利益。

  记者了解到,兖州煤业本次收购兖矿集团标的均属优良资产,呈现资产盈利能力良好、现金流充沛。七家交易标的公司中,交易价格最高的标的两家公司均主要从事煤化工业务,未来能源49.315%股权的交易价格达121.18亿元,而鲁南化工100%股权的交易价格为55.42亿元。数据显示,未来能源在2019年实现营收87.52亿元,实现净利润22.45亿元;鲁南化工2019年实现营收63.1亿元,实现净利润3.88亿元。

  此外,兖州煤业董事会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公司开展境内外融资业务的议案》,批准公司或控股子公司在境内外融资不超过等值人民币300亿元。

  收购完成后兖矿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将达90%

  有业内人士表示,纵观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兖州煤业此次的收购方案是今年乃至近年来国内煤炭行业最大的一笔现金收购交易。此次收购完成后,兖矿集团资产证券化率达约90%,兖矿集团旗下的煤炭主业相关资产证券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公开资料显示,兖矿集团是以煤炭采选和贸易为主,以煤化工、机电装备制造、电解铝(正逐步过渡到铝型材深加工)、材料销售、工程施工等多产业为辅的大型国有企业,其中煤炭业务是其核心业务。兖矿集团作为我国煤炭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是山东省能源行业的龙头企业。

  兖州煤业表示,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可实现对兖矿集团下属煤化工板块业务的整合,延伸产业链,优化公司主营业务,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提升公司价值和股东回报。

  兖州煤业收购、剥离动作不断,心无旁骛攻主业

  今年以来,兖州煤业针对其主营业务展开了收购、剥离等一系列动作,不断夯实主营业务基础,坚持“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国企改革初衷。


20201002103908147.jpg


  (今年以来兖州煤业围绕主营业务进行一系列交易动作)

  今年3月,兖州煤业将兖煤国际贸易公司、兖煤新加坡两家全资孙公司100%股权,出售给集团旗下的全资公司电铝香港公司,对价分别为0.79亿元和0.72亿元。两家全资孙公司均从事贸易业务,在2018年合计收入520.2亿元,占公司其他业务(主要是贸易业务)收入比重为54%,兖州煤业大力度剥离其相关业务也大大增强了公司主业竞争能力。

  与此同时,兖州煤业在今年3月份还耗资3亿澳元(折合人民币约13.1亿元)收购双日株式会社所持莫拉本煤炭合营企业10%权益。据悉,莫拉本煤矿是澳洲现金成本最低的十大煤矿之一,此次收购增加公司权益产能240万吨,进一步夯实公司煤炭业务盈利能力。

  今年9月份,兖州煤业宣布拟出资39.6亿元,收购内蒙古矿业集团51%的股权。但随后,标普发布报告称,兖州煤业收购内蒙古矿业集团,将导致兖州煤业及其母公司兖矿集团的信用指标双双弱化。标普报告指出,内蒙古矿业集团杠杆高企,将给兖州煤业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但兖矿集团的债务体量相对较大且评级缓冲充足,可助其消化内蒙古矿业集团的巨额债务。

  根据此前兖矿集团发布的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08.1亿元,净利润38.17亿元,公司未经审计的资产总额3331.33亿元。兖州煤业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096.13亿元,同比增长3.43%;实现净利润46亿元,同比下降14.2%。


纠错热线:0531-83122110


  转自:大众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