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两会教育舆情分析报告


大数据透视两会热点,把脉“后疫情时代”教育走向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5-30





  这是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召开的一次两会,会期特殊,意义重大。教育深受疫情影响,教育系统抗击疫情贡献突出,代表委员和会外舆论热议教育,围绕“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舆情团队全程监测两会教育舆情,追踪热点,系统研判,对两会教育舆情特点和热点议题进行了总结性分析。


  一、两会教育舆情走势与热点主题分析


  中教传媒智库舆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28日14时,两会期间与教育相关的网络文章共计39728篇/条。虽然今年两会会期较短、议程集中,但教育舆情总量与往年大体持平。5月21日全国政协会议开幕,教育话题热度初现,舆情走势起点大幅高于往年。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会内会外热议教育,舆情走势出现第一次峰值。两会后半程,代表委员围绕“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集中发声,会外讨论热烈,舆情走势持续攀升。直至会议闭幕,教育舆情依然保持高位热度(见图1)。


Friwx93xQ7TKSWRF7FhhRTPJxVpB.jpg

(图1:2020年全国两会教育舆情走势)


  从热点主题分布来看,今年两会热度排名前五的教育主题依次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在线教育、中小学生“减负”和民办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在2019年全国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上同样位居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受疫情影响,今年在线教育首次成为热点,位居热点主题排行榜第三;双一流、大学生就业、国际教育、体育等主题热度排行相比去年有明显上升;去年热点主题排行榜Top30中的大班额、幼儿托育、随迁子女教育等主题热度排行下降幅度较大,未出现今年的Top30榜单中(见图2)。


FvzHYbG0W3BMK9rtrzEXScJShckT.jpg

(图2:2020年全国两会教育舆情热点主题Top30)


  (一)职业教育连续两年位居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首位,高职扩招200万最受瞩目,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受关注热度较去年大幅上升


  职业教育连续两年位居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首位。今年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高职扩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线上职业教育、中职教育、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和职业教育经费7个方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这是继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后的又一次重大职业教育行动,舆论关注度最高。会内会外舆论普遍支持,认为这不仅可以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力之举。有职业教育工作者总结了去年扩招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表达了对今年扩招任务的信心,并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表示期待。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受到代表委员和会外舆论的进一步重视,在职业教育关注点中由去年的排位第六上升为今年的第二。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讨论较多,有人大代表在调研时发现部分职业院校教师没有下过企业,实践经验少,呼吁建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准入机制,让真正的“能工巧匠”进入校园、留在校园,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见图3)。


Fh1xyFri8SltgrAp3m4ywBzVS0E3.jpg

(图3:职业教育舆论关注点分布)


  (二)教师队伍建设连续三年位居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前三。今年乡村教师、教师待遇和教师培养最受关注。相比往年,教师待遇受关注度首次下降,教师职称与教师聘任管理受关注度大幅上升


  教师队伍建设连续三年位居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前三。今年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教师、教师待遇、教师培养、教师职称、教师聘任管理、师德师风、教师职业体验、教师“减负”、教师队伍补充和教育惩戒权10个方面。


  与去年相比,乡村教师话题热度上升幅度较大,成为今年两会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最大关注点。舆论普遍对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助力乡村振兴表示期待,希望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全科培养等措施,培养大批有乡土情怀的优秀年轻教师。扩充招聘40万大学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也引发了舆论对于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关注。有政协委员建议,推行“县(区)管校聘”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的招聘办法,提高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标准,职称评定、交通补助、评优评先等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两会开幕前,教育部强调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要在2020年年底前落实,在教育系统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提高教师待遇见实招、有实效,使得这一关注点热度从2018、2019连续两年的榜首位置下降至今年的第二位。(见图4)。


FoHfUjw9MtLTJzeEz4LhCxr_OG36.jpg

(图4:教师队伍建设舆论关注点分布)


  (三)在线教育首次成为两会教育热点,舆论关注点较为集中。会内会外舆论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革命性意义,对推动线下线上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高度共识


  受疫情防控形势驱动,在线教育首次成为两会教育热点,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在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线教育常态化、在线教育市场和线上教学资源4个方面。


  多位代表委员认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是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学社会实验和一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我国教育教学方式革新具有革命性意义。还有代表委员呼吁出台相应政策,整合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两种模式,探索形成“学校教育为主、在线教育为辅”的新模式。但同时也提到在线教育常态化对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育管理产生巨大挑战,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系统应对。


  会内会外舆论充分认识到,后疫情时代须重视解决在线教育发展的4个问题:


  1. 在应急性实践后,如何推进线下与线上教育融合,加快探索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新样态;


  2.如何提升教学互动性、学习自主性,而不是利用新技术施以“强控制”,增加学生负担和压力;


  3.如何逐步加强教师的网络素养和在线教育教学实施能力;


  4.在线教育企业投入力度、研发产出能力、教育效能持续增长,公办教育体系如何吸收和发挥在线教育企业优势(见图5)。


FjUYJVIv0_Oh_IzoBmN2oXTtkxsC.jpg

(图5:在线教育舆论关注点分布)


  此外,由于与疫情防控高度相关,大学生就业、学生体质与健康、国际教育等主题在今年两会期间也颇受关切。


  面对疫情造成的严峻就业形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代表委员和会外舆论热议大学生就业,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大学生创业、线上招聘、专业与课程设置、就业压力5个方面。各方期待多措并举,共克时艰,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疫情影响同样增加舆论对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关切。会上有关青少年身体素质、体育和心理健康的建议和提案较多,相关讨论多次成为微博热搜话题。从各方反应看,增强青少年体质与健康,落实“五育并举”是全社会共同期待。


  二、两会教育舆情特点分析


  基于数据统计,从热点建议与提案、代表委员热议主题、网络热搜教育话题3个方面梳理两会教育热点,分析总结2020年全国两会教育舆情特点。


  (一)热点建议与提案


  1.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吴志明等108位全国政协委员,热度159)


  2.全面提高体育权重,将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吴志明等108位全国政协委员,热度142)


  3.有性侵记录者不得从事未成年人工作。(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热度128)


  4.因疫情归国留学生可入学高职高专。(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热度98)


  5.组建中国应急科技大学,实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双赢。(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刘春平,热度97)


  (二)代表委员热议主题


  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是的中小学生“减负”、高等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教师队伍建设、在线教育等5个主题。


  梳理媒体公开报道可见,共有111位代表委员建议中小学生“减负”,72人提及高等教育,探讨教师队伍建设的有58人,探讨未成年人保护的有55人,探讨在线教育的有31人。


  (三)网络热搜教育话题


  两会期间,共有23个两会教育话题进入微博热搜榜,其中“建议有性侵记录者不得从事未成年人工作”(阅读7.4亿,讨论11.4万)、“教育部撤销三所高校”(阅读5.7亿,讨论2.5万)、“建议父母持合格父母证上岗”(阅读5.4亿,讨论7.6万)、“建议将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阅读3.9亿,讨论5.3万)、“建议未成年人不得从事超龄商业活动”(阅读3.7亿,讨论4.7万)5个话题热度最高。


  梳理会内会外舆论可见,今年两会教育舆情有3个方面特点:


  1.两会期间,教育舆情走势总体平稳,且持续保持高位;舆论关注点较为集中,会内会外舆论交互效应明显。在线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中小学生“减负”、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就业、“双一流”建设、教育治理等议题讨论较为充分,有不少系统性意见建议值得吸收。


  2.与疫情防控和教育治理相关的新趋势、新问题、新需求多次成为热点话题。各方舆论在线下与线上教育融合、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协同育人、为民办幼儿园纾困、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共识度较高。


  3.会内会外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呼声较高,对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贡献有进一步认可。前者如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提高教师待遇、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等;后者如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扩充40万大学生进入教师队伍、教育“新基建”等。


  三、两会教育舆情总结分析


  1.疫情发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改变。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都意识到,教育改革发展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前所未有。须立足教育综合改革,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发展


  针对教育改革“深水区”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新趋势、新问题,今年很多建议提案更加关注教育综合改革。在解决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偏重、为民办幼儿园纾困、城乡教育均衡、改善教师待遇等民众关心的教育问题上,会内会外舆论期待立足教育综合改革,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全面把握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统筹处理各种矛盾,科学谋划整体改革;结合具体问题和需求,加强战略性、前沿性研判和实践探索力度,及时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同时注意回应舆论关切,引导社会认知,形成理性协商的教育舆论生态。


  2.大规模在线教育加速到来,推动教育发展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在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育领域和公办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与融合能力成为现实之需


  线下线上教育融合、职业教育大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等任务都需要各方的广泛参与,代表委员和会外舆论期待改进教育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教育治理、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教育发展的格局,加强各地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与在线教育企业、互联网机构、社会组织、用人单位等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尤其要抓住“新基建”这个战略机遇,立足线下与线上教育融合的迫切需求,进行前瞻性规划与建设,既修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路”,也造好优质教育资源的“车”,走集约化和集成化发展之路。


  3.教育公平与质量连续6年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着眼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全面提升地方各级政府教育治理效能、加快推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成为各方关切


  会内会外舆论对于释放教育活力颇有共识,期待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改进教育治理方式,赋予各类学校更多探索空间和办学自主权,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和经费使用效益,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精准供给,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有代表基于调研呼吁,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亟需加强各级党政干部教育现代化领导能力建设。建议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结合代表委员呼声,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把全面提升地方教育治理效能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


  4.伴随新趋势、新问题、新理念、新技术而来的教育变革呼声和诉求越来越多,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强教育实验,探索形成多样化解决方案和实践模式


  当前,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口号层出不穷,但基于实践探索、科学实验和系统论证的教育改革实践案例和成果相对较少。家长和社会舆论对教育高期待、高要求,地方和学校要破解的问题错综复杂,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迷茫、焦虑和疲惫心理较为普遍。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强教育实验和试点,改革传统教研体系,立足系统观照,聚焦具体问题,整合吸收各方教育力量和资源,探索形成多样化解决方案和实践模式。


  5.教育发展对教师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亟需加强改善教师培养和管理机制,全面优化教师职业体验,增强公办教育体系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


  近期清北网校百万年薪招网课教师、深圳某名师辞职事件引发了舆论对教师经济社会地位和职业体验的广泛讨论。面对校外培训行业、在线教育发展削弱了“编制”诱惑力,教育从业者职业选择愈发多元的趋势,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尤其要尽快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的目标;教育部门和学校须重视改善教师管理机制和方式,全面优化教师职业体验。


  (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出品,张以瑾、刘博智、孙梦捷、孙谦、杨舒钠、郭留洋制作)


  转自:中国教育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