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传播机制阐明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6-18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周晓农研究员团队初步阐明了肝吸虫病传播机制,并基于此探索了可持续性干预策略。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被忽视热带病》和《热带学报》杂志上。


  因当地居民喜爱生食淡水鱼,肝吸虫病在我国华南和东北持续流行。估计全国超过1000万人感染,以成年人为主。肝吸虫病可以导致包括胆管癌在内的多种肝胆系统疾病,一般通过药物化疗可控制发病。


  周晓农团队揭示了“家庭同化”机制在生食淡水鱼行为传播中的决定性作用。“家庭同化”包括水平的“夫妻同化”和垂直的“代际同化”。父母通过“代际同化”作用将生食淡水鱼行为传递给子女;随着子女年龄增长,同化效应加强,且男孩比女孩更易被同化。儿童长大成人结婚后,他们会通过“夫妻同化”效应将生食淡水鱼行为传递给对方,且丈夫对妻子的同化高于妻子对丈夫的同化。此后,他们又通过“代际同化”将生食淡水鱼行为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实现生食淡水鱼行为的代代相传。


  “家庭同化”机制阐明了肝吸虫病在华南和东北持续流行的原因,解释了男性和高年龄人群感染率高的现象,也解释了针对成年人的健康教育难以奏效的本质。基于上述理论,该课题组指出,只有通过阻断“家庭同化”,尤其是“代际同化”效应,才能长远地控制肝吸虫病流行。


  为此,该课题组进一步开展了基于学校的生食淡水鱼行为阻断的干预策略研究。干预小学在开展系统的行为干预后,学生的肝吸虫病防治知识显著增加,生食淡水鱼行为明显减少。上述理论和实践目前正在我国肝吸虫病流行区进一步试点。(记者 张磊)


  转自:健康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