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诺克推出ROCK1300型便携式深孔钻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10-26





  10月21日,四川诺克钻探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四川诺克”)ROCK1300型深孔钻机亮相202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给全球勘探业界提供了一款高性能绿色勘探利器,引发与会人士的强烈关注和专业人员的赞叹。


  四川诺克是一家位于四川成都的生产企业,具有30多年钻探产品研发、制造、营销管理和售后服务经验的现代企业。自2012年起,该公司启动便携式全液压岩心钻机的调研、论证和投入正式生产制造,短短的几年时间,以其系列产品稳定的质量、高效的性能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跻身我国同类系列品的前列。在外贸出口市场上,稳居国内第一。该系列钻机被广大用户投放在各种恶劣自然环境中和复杂地质条件下使用后,取得了优异的钻进效果和良好的经济收益。


  2016年,四川诺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抓住机遇,提出了“致力绿色钻探,打造环保诺克”的发展理念,着手新型钻机的研发,并于当年就推出了ROCK800型钻机。2017年,该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勇于创新,设计研发了行业内第一台ROCK800-3型智能钻机,引领了行业潮流。在《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矿业联合会标准《绿色勘查指南》的指引下,本着贴近市场需求,精益求精的制造理念,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创新、升级和改进,于2019年成功研发制造出我国第一台深孔便携式全液压钻机ROCK1000型,完成了从引进仿制到技术创新的转换。


  四川诺克系列型号钻机不仅在国内新疆、湖北、河南、贵州、云南、黑龙江、四川等地创下一个个绿色钻探工程的经典案例,还走出国门,产品出口东南亚、美洲、非洲等地,彰显出中国成都“本土造”便携式钻机的制造能力。2017年底,四川诺克钻机在老挝朗布拉邦—中老铁路夹奴瓦山隧道勘察DzNWS-01钻孔,在不破坏环境,不污染水源的情况下,顺利完成钻探任务,受到老挝当地政府和村民的赞赏。2018年初,在南美洲厄瓜多尔某矿区CK001号孔,孔深达901米,使用一台ROCK800型钻机,从搬迁进场到终孔仅耗时28天。2021年8月在非洲科特迪瓦某金矿项目一台ROCK600型钻机共钻进2620.5米进尺,高效的钻进能力使业主方赞叹不已,堪称便携式钻机的明星典范。


  秉承“致力绿色钻探、打造环保诺克”的绿色勘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投产之初,四川诺克就准确定位用户群体和把握国际化发展趋势,制订了系统的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从诺克钻机技术创新的不断改进的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新产品跟进市场需求的整体思路、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公司最初的ROCK600型钻机引进国外技术,结合我国东西部地区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仿制出来的。在该机型的基础上,针对用户多样化需求,四川诺克不仅研制出了专门用于工程勘察更加轻便化的ROCK180、ROCK300型便携式钻机,又向固体岩心深部钻探拓展,持续创新,先后生产出了ROCK600、ROCK800、ROCK1000、ROCK1300型钻机。该系列机型还在环保、节能和智能化方面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展现出四川诺克强劲的研发创新能力。如今,以ROCK1300型为标志,四川诺克钻机已成为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技术制造出来的国产化“高精尖科技装备”的全新产品。


  随着钻探工作的普及,地勘工作正在向更深、更难的方向发展,设计孔深很多都超过了1000米,钻机动力和搬迁工作成了制约钻探施工的重要因素,ROCK1300型全液压便携钻机秉承了便携钻机高效、轻便等优点的同时,对液压系统及机械结构进行了优化,功效更高、扭矩更大,为大口径、深孔钻进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目前,国际、国内市场上各个厂家的1000型便携钻机,虽然钻探深度勉强能达到1000米,但是终孔口径都只有60㎜(BTW),无法满足所有的施工需求,仅有ROCK1300型能满足75㎜(NTW)口径钻深达到1000米,能够适用于更多的领域和更大的市场。而能满足上述施工要求的其他机型中,又以立轴钻机和全液压履带钻机为主。立轴钻机受传动方式的影响,存在容易造成孔内事故、钻进效率低、搬迁不易等缺陷;全液压履带钻机则存在搬迁困难的问题,需要专门修筑搬迁道路,不仅成本较高,对环境的破坏也比较严重。因此,ROCK1300型是满足施工要求的最优选择。


  据悉,四川诺克多年参展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以推出新型便携式全液压钻机而成为会场亮点。该公司将继续加大与国内外钻探机械制造商、勘探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使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不断升级,早日实现便携式钻机的全智能化目标,充分展示我国在特种专用设备制造领域中的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罗娜 杨净茹)


  转自:中国有色金属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