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行业由亏转盈 新一轮周期来了?猪价还有多少上涨动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7-05





  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在经历2021年的“跌落神坛”后,生猪价格今年上半年企稳并大幅反弹,特别是4月中旬以来的持续反弹,令国内生猪养殖行业也走出“至暗时刻”,开始逐渐扭亏为盈。


  6月份以来,生猪现货价格“涨”声不断,生猪期货价格近日也强势上涨,逼近21000元/吨关口,猪价大有再度“起飞”之势。一时间,市场猜测四起。新一轮周期来了?


  下半年,生猪供给端与需求端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能支撑生猪价格“飞”多高?近日,期货日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相关市场人士,从上半年生猪市场行情形成原因以及市场在下半年猪价走势可能面临的变数进行分析与解读。


  现货价格4月中旬以来表现坚挺,期货价格提前见底


  总的来看,在国内供需错配的背景下,生猪现货价格在今年4月中旬之前保持低位盘整之势,并在3月中旬创下上半年的低点11.48元/公斤。随后,在生猪产能去化、猪肉需求向好、持续收储政策等共同作用下,养殖端挺价惜售情绪高涨,生猪价格连续反弹至6月底,6月30日,外三元生猪价格达19.05元/公斤,较3月中旬的低点反弹超60%。


  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何济生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以来,生猪需求由于国内经济下行、国外宏观动荡的影响,整体表现低迷,而供应端源源不断的生猪出栏加剧了供需矛盾。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出栏生猪1亿9566万头,同比增长14.1%。因此,4月中旬前生猪价格一跌再跌,大有再破2021年10月份低价之势。


  “4月中旬以来,猪价则一改前期跌势而强劲反弹。”东证衍生品研究院农产品资深分析师黄玉萍告诉记者,这主要得益于供给端进入边际下降阶段,但价格反弹速度和幅度在某种程度上受阶段性供需扭曲催化。具体来看,一是全国多点暴发的新冠疫情提振了短期囤货需求;二是广东省调运政策出台后局地集团场缩量、扛价情绪渐浓;三是在价格超涨刺激下,养殖户产生少量二次育肥需求并进一步对猪价形成支撑。


  从产能去化看,徽商期货生猪分析师尉秀表示,国内南方和北方生猪产能去化在时间和结构上的差异也是二季度猪价向上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时间差异上看,北方去产能要早于南方;从结构上看,散户去化要高于集团场。


  从同期生猪期货市场的情况看,何济生表示,今年上半年期货盘面走势提前见底,呈现出高升水的价差结构。在3月份生猪现货价格最低谷时,期货盘面升水现货超4000元/吨。


  “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LH2205合约重点交易出栏量惯性增长预期,故春节后盘面价格振荡下行,临近交割月份,受供应边际下降兑现与4月疫情、局地扛价干扰,价格有所反弹。二季度,LH2209合约‘一波三折’,伴随着4月生猪现货价格反弹而一路走高,自16700元/吨附近上涨近3000元/吨,5月中下旬伴随着现货价格高位振荡而持续盘整,6月端午节后现货价格上涨乏力,LH2209合约向下回调至18500元/吨附近。目前,LH2209合约又伴随着现货价格振荡走高而再度向上逼近21000元/吨关口。”黄玉萍说。


  生猪期货远月合约方面,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LH2211合约振荡上行,从年初17000元/吨左右升至目前20000元/吨以上,LH2301合约自4月中旬的18000元/吨升至目前为21000元/吨左右,涨幅均超过17%。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曾在6月中旬表示,今年9月、11月和明年1月到期的生猪期货合约价格逐步抬升,反映了市场对后期价格回升的预期。


  生猪产能去化告一段落,下半年猪价能冲多高?


  总的来看,今年上半年生猪产能的持续去化带动猪价持续回升。看向下半年,虽然市场对生猪价格重心将持续上移形成较为一致的预期,但生猪价格依然受到饲料价格波动、国内外宏观形势变动、四季度压栏风险等多重因素扰动。


  从今年上半年产能去化的情况看,吕品告诉记者,截至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192万头,环比下降4%,母猪产能连续下降10个月后首次转增,说明本轮生猪产能去化暂时告一段落,母猪产能较去年6月份高点调减8.2%。从绝对数上看,当下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仍高于农业部发布的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


  展望下半年生猪供给情况,吕品认为,下半年生猪出栏量大概率维持稳定,预计全年总出栏量在6.4亿头左右。


  在何济生看来,根据2021年能繁母猪产能见顶回落进行推算,国内生猪出栏量持续性收缩将持续到2022年下半年。从出栏体重看,今年5月和6月出栏体重明显回升,说明当前市场压栏、赌涨心态浓厚。进口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国猪肉进口量明显萎缩,前5个月我国共进口生猪68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28万吨。总的来看,生猪供应端下半年将继续保持低迷状态。


  “总的来看,在国家政策扶持、行业供给稳定、需求有乐观预期、阶段性产能去化已见成效、饲料价格高位运行支撑猪价的情况下,预计2022年大概率是生猪供给、需求两端相对平衡的一年,在没有重大疫病的背景下,猪价、养殖利润都很难复制过去一个猪周期的高度。而下半年猪价上行的高度也取决于生猪需求端的表现,我们预计下半年猪价的运行区间在15—20元/公斤。”吕品说。


  值得注意的是,何济生谈了生猪市场接下来或将迎来的一个小插曲。


  他认为,在目前白条猪市场提价不力、屠宰场多次压价、养殖户压栏情况明显、部分龙头企业控量稳价的情况下,市场仍存在赌的情绪。“而这势必会刺激能繁母猪的产能进一步去化,进而反过来对未来远期行情产生负面影响。总的看,强预期和弱现实将使猪价上涨节奏有所改变。”


  分季度看,尉秀认为,三季度生猪需求虽没有进入明显旺季,但国内生猪产能供应的下滑也正逐步兑现。随着猪价的抬升,4—5月市场“肥转母”现象多,市场普遍预期7—8月还有上涨空间,在价格未达预期的情况下,产量后移延迟出栏,因此三季度猪价全完不必悲观。


  “进入四季度,生猪正式进入全年的需求旺季,预计8月末和9月初市场会有一波真正的压栏,建议关注单体重量变化带来的供给压力。同时需要注意,由于4—5月‘肥转母’现象较多,倘若10月份后仔猪价格再次跌破成本线,养殖户考虑栏舍利用问题,前期回交母猪的群体有可能再去化,即‘母转肥’。因此,总的来看,基于四季度供需两旺的情况,建议对价格持谨慎乐观态度,关注‘母转肥’情况及出栏均重。”尉秀说。


  对于下半年生猪压栏增重是否可持续,国投安信期货农产品组长杨蕊霞表示,目前猪价持续上涨,有利于养殖端维持压栏增重策略。去年四季度,肥猪较标猪有溢价,压栏增重可获得体重增加、猪价单边上涨及单价溢价三种收益,且市场本身也对肥猪有消费需求。但与去年四季度压栏增重情形不同,当前肥猪较标猪价格贴水,且夏季居民饮食偏清淡,对肥猪需求较小,压栏增重模式或难以维持。因此,后续能否维持压栏增重主要观察猪价单边上涨趋势可否维持,标肥价差以及需求端改善的情况。若生猪单价持续上涨,那么当前压栏增重模式仍可持续;若猪价稳定或下跌,标肥价差持续扩大,那么压栏猪或面临集中出栏压力。


  转自:期货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养猪业持续亏损 生猪期货如何“兜底”

    养猪业持续亏损 生猪期货如何“兜底”

     从今年5月起,养猪业已经连续亏损14周。进入9月,作为生猪产业链的避险工具———生猪期货的首个挂牌合约进入交割月。不少养猪人有意通过生猪期货“保价兜底”,但至今并未“出手”。
    2021-09-14
  • 后市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基础

    后市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基础

    在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猪肉消费不旺的情况下,近期生猪价格出现过快上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6日召开的座谈会上,专家表示,目前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后市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
    2022-07-10
  • 储备肉投放未雨绸缪 旺季猪价难再“飞天”

    储备肉投放未雨绸缪 旺季猪价难再“飞天”

    生猪需求旺季预期尚未真正落地,政策端保供稳价消息就已提前登场,可谓未雨绸缪。国家发改委8月29日消息称,将会同有关部门自9月起分批次投放政府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联动投放储备。
    2022-09-01
  • “三稳”让生猪供给底气足

    “三稳”让生猪供给底气足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生猪产业经受住了市场波动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考验,能繁母猪存栏量始终保持在4100万头调控线以上,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猪肉市场供应有保障,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
    2022-12-2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