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经济基本面 实现“稳”“进”新进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2-26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加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面当前的经济问题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面分析,科学研判,做出了周密安排和部署。以稳中求进应对稳中有变,提出宏观、结构、社会3方面政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出了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安排,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稳中向好,这为2019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当前经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加大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持续下降态势,1至3季度GDP增长率依次为6.8%、6.7%和6.5%。三季度GDP增长率已低于保持了12个季度的运行区间(6.7%至6.9%)。9月份工业增长率为5.8%,较8月份降低0.3个百分点,自2016年3月份以来首次落到6%以下。10至11月份工业增长率分别为5.9%和5.4%,增速进一步下降。据此分析,四季度GDP增长率将低于三季度。


  更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需求增速持续下降。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为2003年6月以来的最低增速;受居民收入增速持续下降,居民部门杠杆率较快提高,财富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下降倾向有所显现,消费趋弱苗头需要特别关注。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经过近3年回暖后,增速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受房地产销售形势持续下滑影响,房地产企业对未来市场信心明显不足,开发建设活动明显收缩。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虽然低位企稳,受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进一步回升的能力偏弱。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多,对未来市场信心不足,投资意愿和能力也不足。综上,投资增长近期虽然企稳,但基础不牢。在内需增长能力不足的同时,出口增速也开始下降。11月份出口同比增长5.4%(美元口径),增速环比降低10.2个百分点。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明年一部分出口已通过“抢单”形式转移到今年释放,推动今年基数扩大,据此展望,明年出口增速会有较明显下降。如果内需、外需增速下降叠加,则总需求下行压力会很大;企业订单减少、开工率下降会使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这会给就业、民生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也会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打好三大攻坚战带来较大困难和阻力。


  二、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有利条件较多


  中国经济增速连续6年回落之后,于2017年企稳。尽管今年GDP增长率呈现下行态势,但经济基本面转好,对经济恢复平稳较快增长仍然提供着基础性支持。


  第一,世界经济复苏态势趋于明朗,出口形势明显好转。2017年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美元)较上年增长10.6%,较当年世界经济增长率(3.8%)高出近7个百分点,改变了2012年以来连续低于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情况。这反映了经过近10年的持续努力,世界经济基本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生产、就业、收入、市场等全面恢复的事实。受其支持,2017年我国出口(美元)较上年增长7.9%,增速较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6年的大幅下滑。对国内外向型企业增加销售和生产形成有力支持。今年1至11月份出口(美元)同比增长11.8%,增速较上年同期又有提高。虽然中美经贸摩擦对未来外贸出口具有潜在影响,但也要看到,世界各国经过近10年努力所形成的世界经济复苏态势不会被改变,经济恢复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支持不会改变。综合分析,预计未来我国出口增速不会持续大幅度下滑,也不会陷入负增长。


  第二,城镇化取得积极进展,投资内生动力增强。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正在发生一系列积极变化。其一是城镇化进程的领军城市,已从一线城市日益扩展到多个二线城市。据发布的《2018全国城市年轻指数》,南昌、苏州、武汉、郑州、杭州、南宁等一批二线城市年轻指数超过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反映了随着一批二线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市场环境改善,其产城融合度明显提高,进而带动了城市人气度加快提高的事实。其二是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


  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带动了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发展,加快了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的工作,促进了一批中小城市环境改善、产城融合水平提高和人气度提高。这些都有效地扩大了城市发展空间,带动了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活跃,提高了投资的内生动力。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在迈上科学规划,系统建设、整体推进的新阶段;我国城镇化率和城镇化水平还有巨大提升空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升级推动的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开拓广阔市场空间。


  第三,多项因素支撑国内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0年后,出口、投资增速持续大幅下滑,但消费增速相对平稳。今年4月份以来出现的消费增速下降值得高度重视,但应看到,中国消费市场具有长期的高成长性。其一,源自于中国经济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要目标的特征。十几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为此在社会生产、建设方面持之以恒的艰巨努力,推动了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快速扩大,也支持了工业、服务业和城乡建设的蓬勃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其二,由于国内各类消费品、与生活消费相关的服务供给日益充裕,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种类和技术创新日益丰富,对消费需求形成了不断加强的推动。其三,这些年来政府在保就业、精准脱贫、帮扶困难群体、稳定居民收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既支持了就业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稳定,也保障了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其四,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和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群众消费需求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文化消费和服务消费比重不断增长,将有效带动国内消费市场的增长。综上,国内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具有深厚的国情和发展模式特点支持,其持续保持的前景明朗。


  第四,我国生产要素供给充裕。2013年开始,我国劳动年龄(16-59岁)人口开始减少。一些专家据此提出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资源供给出现不足。事实上,到2017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仍有9.02亿人,当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口4.24亿人,农民工2.87亿人。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存量巨大,虽然总量开始减少,但对经济发展仍然可以提供充裕的人力、人才资源支持。客观分析,实现充分就业,需要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从资金方面看,1982年至2008年,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平均为39.81%;2009年至2017年,平均为48.4%。这表明当前我国国民总储蓄水平进一步提高,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条件改善。从技术方面看,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企业技术进步步伐明显加快。2017年我国研发支出达到1.75万亿元,居世界第二,较上年增长11.6%;占名义GDP比重达到2.12%。


  第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成效不断显现,供给对需求的动态适应能力明显提高。当前,我国市场供给的数量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对企业转型的“倒逼”作用加强,对企业和产能的优胜劣汰力度加大。市场调节程度较高的大量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优胜劣汰、转型升级活动启动早,效果也比较明显。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去产能、去杠杆等多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积极推动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特别是以“破、立、降”为重点,着力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围绕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着力补齐制约市场竞争作用的制度短板,目前已取得积极效果。新动能明显增强,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低水平产能加快退出,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好转;企业加快从数量扩张型效益转向质量和创新型效益,行业内产量扩张的自律能力增强,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活动增加。这些都促进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使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综上,支持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条件,无论在需求端还是供给端,都比较多。据此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具备克服当前困难,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


  三、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针对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在“稳”和“进”两个方面明确新举措,取得新进展。


  一方面,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诸方面工作。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针对经济下行压力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扩大内需,稳定总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改善营商环境;减轻个人税费负担,稳定消费能力。在规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PPP融资,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同时,要积极开“正门”,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保障基础设施补短板等方面的资金需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统筹好结构性去杠杆和更好支持实体经济等目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相关改革紧密结合,进一步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结构性政策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成长。社会政策要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另一方面,在着力稳增长、保民生、稳大局的同时,要以更大的努力在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8个字上下功夫。


  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在几年来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工作基础上,明年要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淘汰低水平落后产能;要通过相关改革进一步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要结合扩大内需、增加有效投资等目标,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


  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通过着力深化改革,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


  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着力改革和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相关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市场在人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进而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上着力,重点在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的完善上着力。从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体系完善方面,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在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良性引导下使我国经济质量效益、绿色清洁的发展特点日益明显。


  总之,按照稳中求进的总体部署,2019年要具体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等7个方面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使我国发展拥有的足够韧性、巨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把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势头充分展现出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千帆竞发争上游,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势头就一定能够不断增强,持续健康、平稳较快、提质增效、绿色清洁发展的特点就一定会日益鲜明。(张立群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国际投资者缘何看好中国经济?

    对于中国市场,全球投资者最担心的有两件事:一是,由于国内债务高企,担心中国经济会崩盘;二是,担心中国经济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2017-04-10
  • 多项指标回暖实现良好开局 一季度中国经济好在哪

    中国经济2017年一季度成绩单4月17日出炉。数据显示,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加,多项经济指标明显回暖,为完成全年发展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
    2017-04-18
  • 稳,中国经济主基调

    在5月15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表示,当前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是能够持续的。
    2017-05-16
  • 中国经济政策着力点应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中国经济政策着力点应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等宏观经济数据,结合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宏观经济依然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
    2017-05-1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