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虚火” 中国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7-31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的创建将引导金融回归到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本源上来,对于推动中国经济脱虚向实、避免过度金融化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推动“中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中国于2015年5月印发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近日,中国在落实这一行动纲领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探索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会议指出,示范区的创建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制造强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在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土地供应、人才培养、中外合作五个方面提出具体支持措施。
 
  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国家打造制造业创新发展城市或城市群的规划由来已久。早在2016年3月,工信部就已启动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城市群)试点示范工作,目前已批复宁波、长春、武汉等12个城市和苏南五市、珠江西岸六市一区等4个城市群。今年5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将择优创建一批“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支持在政策和制度创新上先行先试,形成智能制造创新氛围和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增长区域。在7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在东中西部选择部分城市或城市群建设国家级示范区,要聚焦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开放合作、突破制造业发展瓶颈,与“互联网+”“双创”结合,打造先进制造工业云平台,在创新体系建设、智能和绿色制造等方面先行先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当天的会议上强调,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绝不只是增加几顶“帽子”,而是为了探索一条创新体制机制的新路。会议也强调,要将目前已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的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土地供应、人才培养等有关政策扩展到示范区,并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对于会议提出的“加快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准入制度改革,支持示范区出台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从体制机制上体现了国家对于示范区内的制造企业全面创新的充分支持,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帮助企业更好地成长与“走出去”,从而增强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统筹用好各类政府资金和产业基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先进制造;安排新增工业用地时对示范区适当倾斜;深化制造业创新发展中外合作等。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对此表示,振兴制造业的首要条件就是让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更多向实业聚集。示范区的政策指向性明确,更加有助于发展制造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突破制造业发展瓶颈
 
  当前,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当前中国制造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金融支持力度与核心技术两方面,而示范区的建设将吸引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尤其将使得民间投资在制造业领域的投入有所增加,产生集聚效应,有助于解决制造业投资不足导致的创新乏力,推动制造业尽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刘英说道。
 
  谈及如何突破制造业发展瓶颈,刘英建议称,示范区应着力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先行先试:一是建立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制度机制,对创新、创业尤其是研发企业在投贷联动、长期资金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全面支持和保障制造业的发展;二是不断推进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潜力;三是在放管服方面进行创新,在商事制度改革上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制造业升级不可“一哄而上”

    《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实施加速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程,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但同时,机器人产业等领域的火热也诱发了“一哄而上”的重复建设问题。
    2017-03-24
  • 共享单车:让传统制造业骑上快车道

    2016年,共享单车迎来发展热潮,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健康又环保的“时租自行车”出行,“共享经济”也连续出现在2015年和2016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7-04-10
  • 制造业“三同”需要系统推进

    随着中国产业和消费升级来临,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即“三同”)被提上战略日程:要求企业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使供应国内市场和供应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准。
    2017-04-27
  • 信息技术引领制造业智慧转型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
    2017-05-0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